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這些症狀一定要留心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這些症狀一定要留心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在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新生兒中,在小腸中通常有三個因素出現:持續的腸缺血損害,細菌定植,腸腔內底物(如經腸餵養)。

引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原因尚不明確。已確信腸缺血損害可破壞腸道產生粘液,導致腸道易受細菌侵襲。一旦開始餵養,為腸道細菌繁殖提供了充足的底物,而細菌可滲透過腸壁,產生氫氣並積聚,產生X線上特徵性的腸壁積氣,氣體並可進入門靜脈,通過腹部X線平片或肝臟B超可見到肝臟上面的門靜脈積氣。隨着病變的進展,可導致整層腸壁的壞死,穿孔,腹膜炎,敗血症和死亡。

缺血性損害可由於缺氧性損害所觸發的原始潛水反射引起的腸繫膜動脈痙攣,導致腸道的血流明顯減少;在換血過程中,敗血症時期或用高張力配方奶餵養時,腸道血流減少導致腸缺血性損害。同樣,先天性心臟病可減少體循環血流,或動脈血氧飽和度的降低,導致腸道發生缺氧/缺血,從而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這些症狀一定要留心 第2張

病因

1、飲食因素,如高滲乳汁或高滲藥物溶液可損傷腸粘膜,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有利於細菌生長和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氫氣;

2、腸道供血不足,如新生兒窒息、肺透明膜病、臍動脈插管、紅細胞增多症、低血壓、休克等;

3、細菌感染,如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梭狀芽胞桿菌等過度繁殖,侵入腸粘膜造成損傷,或引起敗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加重腸道損傷。

病機探微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正氣內虛,感受熱邪所致。熱毒內藴,下移大腸,灼傷陰絡,致血不循經,妄動妄行,胃腸功能障礙,血從大便而下。熱邪耗傷津血,血少津枯,影響血的運行,血阻脈絡而成瘀血。病久氣血乏源,而見氣虛之證。本病病位在腸,與脾胃有關。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這些症狀一定要留心 第3張

症狀

1、嘔吐:嘔吐物帶膽汁或咖啡樣物。無嘔吐的患兒常可自胃中抽出含膽汁或帶咖啡樣胃內容物。

2、腹脹:常為首發症狀,伴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3、便血:輕者僅為大便潛血陽性,重者則為果醬樣或鮮血便。

4、全身症狀:早期可有反應差、嗜睡、體温不穩、呼吸暫停、心動過緩等。大多數病兒病情進展快,很快出現較重的感染中毒症狀,精神萎靡、體温不升、青紫或蒼白、四肢涼、休克、酸中毒,甚至頻繁呼吸暫停、呼吸衰竭、DIC、敗血症及腸穿孔而死亡。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這些症狀一定要留心 第4張

疾病診斷

一、診斷中醫診斷辨證:

本病初以邪實為主,病久氣血虧虛,病情輕重懸殊,進展迅速,臨證首先應辨別虛實。恨據其不同的臨牀表現,常將其分為以下兩種證候類型。

1.熱毒藴結主證:腹瀉,便血,發熱,腹脹,腹痛,嘔吐,精神萎靡,面色蒼白,舌質紅或暗紫,舌苔黃膩。

分析:本證多由邪熱藴於大腸,熱傷血絡而致。熱藴於內,故見發熱。熱傷陰絡,血不循經,故見便血。胃腸濕熱,運化失常,故見腹瀉,腹脹等症。血溢脈外而成瘀血,瘀血阻滯而見腹痛等血瘀之象。

2.氣血虧虛主證:為本病恢復期,上述臨牀表現明顯緩解,見面色huang白,倦怠乏力,腹脹,脣舌色淡,苔薄白,脈細數,指紋沉穩色淡。

分析:本證多由於病後脾胃功能失調所致。脾胃運化無力,氣血來源不足,故見面色huang白,倦怠乏力等症。氣為血帥,氣虛則血滯,故在氣虛的同時,亦可見血瘀之象。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這些症狀一定要留心 第5張

如何預防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主要發生於早產兒或患病的新生兒,黏膜甚至腸深層可出現壞死,避免進食過早、密切觀察病情、定期監測凝血因子、及時搶救有助於避免併發症的產生。

1、避免進食過早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患兒病情尚未好轉前避免恢復進食過早,以減輕消化道負擔,促進其恢復正常功能,禁食較久的患兒可在控制敗血症的基礎上給予靜脈高營養液,補充熱量及營養。

2、密切觀察病情

腸梗阻、腸穿孔、腸出血等是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常見併發症,密切觀察病情有助於早期發現併發症,當發現有嚴重腹脹、引流液增多、血便、頻發呼吸暫停等症狀或體徵時,應進一步診治。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這些症狀一定要留心 第6張

3、定期監測凝血因子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患兒定期監測凝血因子有助於發現凝血障礙,出現皮膚瘀斑、注射部位滲血、嘔血、便血、血尿等症狀時應及時通知醫生。

4、及時搶救

當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患兒面色蒼白或有休克的症狀及體徵,心率過快或過緩、血壓下降、末梢循環衰竭時,應迅速補充有效循環量,改善微循環,糾正脱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