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古稀老人的中國剪紙情緣

中新社石家莊5月17日電 題:奧地利古稀老人的中國剪紙情緣

奧地利古稀老人的中國剪紙情緣

中新社記者 陳林

一沓畫好圖案的紙張,77歲的雅哈克(音譯)一手用力壓住紙角,一手緊握自制剪紙刀,用略有顫抖的手,沿着圖形一刀、一刀“刻”下去。一旁,老師周淑英緊捏着剪紙刀上端,一邊講解,一邊用手一點點糾正着雅哈克“下刀”的姿勢。

這是記者日前在石家莊周淑英剪紙藝術館見到的一幕。源於偶然在電視看到中國剪紙,奧地利的雅哈克便萌生了“學藝”的念頭。

近日,雅哈克來到中國石家莊,拜周淑英為師學習剪紙。後者是河北省蔚縣剪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其父周永明是蔚縣剪紙藝術創始人王老賞的嫡傳弟子。她們兄妹七人,如今幾乎都在從事剪紙相關工作。

“中國的剪紙非常精緻、迷人,我看到時內心非常震撼。”首次到中國的雅哈克,表達對中國剪紙藝術讚賞的同時,也有些苦笑地表示,儘管他還有些基礎,但不容易學會

雅哈克説,他在奧地利是一名畫家,近年因作畫時手會顫抖,就開始學習剪紙,“(剪紙)相對固定,不會因為手抖影響作品”。

古稀之年的雅哈克,精神矍鑠,喜歡戴一頂頗有個性的小帽,他笑言這樣打扮更像一名畫家。學習剪紙時,他還會把套在帽子上的眼鏡摘下來戴上。一件作品完成後,他會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然後遞給老師。

當老師點評時,雅哈克會忐忑地望着一旁“兼職”翻譯的妻子。聽到妻子説作品受到老師表揚時,摘下眼鏡的他還會對記者眨眼做個“鬼臉”。

“第一次沒刻好時,他也很苦惱。”周淑英告訴記者,當時雅哈克有些歎氣,卻並未放棄,休息了一會兒後,又重新拿起了刻刀。

這一次,周淑英卻沒讓雅哈克去刻原來的圖案,而是先選擇刻團花。這是一種刻起來相對簡單、卻能在後期通過拼接變成美麗圖案的一種剪紙形式。

周淑英説,當刻好的紙張一一取出、再相互拼接瞬間變成美麗花形時,雅哈克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雅哈克不是周淑英的第一個洋學生,卻是年齡最大的。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剪紙,已成為她的傳授心得之一。在她看來,教授洋弟子,就如同她近年頻頻到海外進行剪紙藝術表演一樣,都是在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和記者相熟後,雅哈克取出了一本書,書中夾着他到中國學藝以來的作品。每取一件時,他總會先在桌子上鋪張乾淨白紙,再把剪紙慢慢放上去。看着這些作品,他開心地介紹説,這是花,這是蝴蝶……

説到高興處,雅哈克還讓妻子打開了平板電腦,上面滿是他在奧地利創作的剪紙圖案。他指着一張剪有房屋的剪紙説,這是出生的地方。

雅哈克説,中國的剪紙雖然很難學,但他能學會,學習中也很快樂。他希望學成回國後,能辦個展覽,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剪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