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何佔豪再解《梁祝》:用情至深音自來

中新社北京7月9日電 (記者 高凱)“《梁祝》裏大家認為非常美的東西來自於我們民族傳統的戲曲,是用情至深之音”,84歲的著名作曲家何佔豪,9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週末音樂會再度解讀自己與陳鋼所創作的這支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他説,“這是民族音樂現代化的一次成功嘗試”。

著名作曲家何佔豪再解《梁祝》:用情至深音自來

著名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曲作者之一何佔豪當日專程從上海趕來,為觀眾們現場解讀這部“不朽的民族音樂經典”。

何佔豪直言,《梁祝》絕非僅僅是他與陳鋼的“創作”,“它的旋律取自於民間、來自於越劇,可以説是許多琴師、民間藝人共同的智慧結晶。《梁祝》其實是中國戲曲界、中國音樂界幾代人的勞動成果。”

何佔豪説,創作《梁祝》的最初動因來自農民,“我們當年下鄉給農民們演出,農民很熱情,但我們拉貝多芬、巴赫他們根本聽不懂。我們問他們要聽什麼,回答是‘越劇、滬劇’。後來我從越劇裏獲取了靈感,寫了一個四重奏版的小梁祝,這就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雛形。”

何佔豪稱,最初的“小梁祝”缺乏攝人心魄的動人之處,而當時上海越劇名家尹桂芳演出《紅樓夢》,何佔豪多次傾聽後敬服於尹派唱腔對普通人們的感染力,於是靈感襲來,便寫下了《梁祝》的開篇旋律,尹桂芳扮演的賈寶玉的深情唱腔也成就了《梁祝》深情的主題。

他回憶稱,“《梁祝》成功後,我專門請教過尹桂芳老師,這麼深情的唱腔究竟是從何而來,尹桂芳老師説,‘我是真的愛林黛玉,我帶着對她的愛唱出來,應該説是情之所致’,對《梁祝》來説,也是這樣,用情至深音自來。”

何佔豪認為,《梁祝》的成功是對中國音樂語言的一次很好的表現,但近年來可與之並提的作品十分罕見,中國當下的音樂創作者或許應該進一步熟悉中國自己的音樂語言,並對其進行深入的挖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