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羣眾説黨好,我就知足了

只要羣眾説黨好,我就知足了

趙志全(前排中間)與職工一起就餐。 (資料圖片)

“趙總又‘回來’了!”8月1日,在山東臨沂蒙山沂水大劇院,話劇《趙志全》正在上演,過道上擠滿了來自魯南製藥的幹部職工。

台上,演員真實還原着山東魯南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兼總經理趙志全嘔心瀝血、忍受病痛,把一個瀕臨倒閉的校辦企業建設成為淨資產60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製藥集團的奮鬥歷程;台下,一片淚眼婆娑,觀眾重温了被追授為“時代楷模”的趙志全鞠躬盡瘁、奉獻社會的一生。

臨近劇終時,“趙志全”立在舞台中央仰天長歎道:“為了我的事業,我真的還想再活500年……”

2014年11月14日晚上11點,趙志全用顫抖的手批閲完最後一份關於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文件,猝然倒在辦公桌前,生命的時鐘定格在57歲。

蒙山含淚,沂河嗚咽。從2002年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到溘然長逝,趙志全與病魔頑強抗爭了12年,這也是魯南製藥快速發展的12年。其間,魯南製藥累計為國家上繳税款30多億元,連續多年位列臨沂市工業企業納税第一名。

“不改革一定是死路一條”

1987年,郯南製藥廠瀕臨倒閉,成為臨沂革命老區首家公開招標承包經營的試點廠,年僅30歲的趙志全一舉中標擔任廠長。當時這家制藥廠賬面上只有19萬元淨資產,另外還有2萬元貸款,倉庫原料僅能維持3天,人心渙散,瀕臨倒閉。競標時,趙志全提出“當年扭虧為盈,到1991年實現產值1000萬元”的目標。當時職工一個月工資才四五十元錢。他一報出這個數字,競標現場頓時炸了鍋。在一片質疑聲中,趙志全滿懷信心地説:“我承包企業,不是為了個人發財,而是要為員工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上任伊始,趙志全就大刀闊斧地推行三項制度改革。個別利益受損者強烈不滿,多封誣告信引來了國家四部委100多人調查組的調查,當時廠裏的員工也不過100多人。後來,調查組證明了趙志全的清白。調查風波儘管過去了,但是企業卻仍無法走出產品單一、市場狹窄的窘境。趙志全把目光投向新產品的研發上,與山東省中醫學院合作,利用沂蒙山區藥材資源,開發出國內首創的新藥“銀黃口服液”,當年產值就達到了1000多萬元,提前超額完成了第一個承包期目標。

1994年前後,抓住股份制改革的機遇,趙志全將企業改組為山東魯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並在當年11月份進一步推行分配製度改革。他的做法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對,甚至有人恐嚇威脅趙志全。但這反而堅定了趙志全改革的決心:“不管改革的路有多難走,我就認一個理兒:為了企業的發展、職工的利益,不改革不行。改革也許會失敗,不改革一定是死路一條。”

1995年年底,大環境影響和新產品市場開發緩慢、貨款回收等難題把企業拖入谷底。一頭青絲變白髮,趙志全攻堅克難的改革豪情絲毫未減,他帶領職工破釜沉舟,吹響“96決戰”號角。他承諾:“我每月只領200元生活費,年底前扭轉不了局面,自動辭職!”

決戰打響後,趙志全便馬不停蹄,奔波於全國各地。他在那輛破舊的桑塔納車裏,裝上一大包煎餅和大葱,餓了就在車上啃幾口煎餅,困了就蜷縮在後排座椅上休息,兩個司機輪流駕駛。最多一次,他9天跑了東北三省18個城市。由於過度勞累,他在合肥出差時摔傷了腿,打上石膏,拄着雙枴,他又上了路。

靠着這種“拼命三郎”的精神,到1997年年底,魯南製藥在全國6700家藥企中,排名第52位,一躍成為國內舉足輕重的製藥企業。

“黨組織永遠是堅強後盾”

在魯南製藥員工中流傳着這樣一句話:“你不在魯南,就不知道趙總對我們有多好!”2008年,公司一位業務員的家屬做換腎手術,趙志全聽説後二話沒説,用專門為救助困難員工設立的生活備用金,捐助該員工9萬元;2010年5月份,職工尹良的妻子查出了乳腺癌,治療費近40萬元。走投無路之際,他敲響了趙志全的門。“這沒啥張不開嘴的,黨組織永遠是職工堅強的後盾。”趙志全一邊安慰臉漲得通紅的尹良,一邊為他辦理28萬餘元的藥費報銷手續。

趙志全以一個共產黨人的為民情懷深深温暖着羣眾的心。為了讓改革紅利更好地惠及員工,他可謂是殫精竭慮。只要有空,他就去餐廳與員工一起就餐、聊天、談心。有一天,趙志全看到一位年輕員工在用餐時只打了一份青菜兩個饅頭。一問才知道,這位員工剛剛畢業,來自農村,家境困難。趙志全讓工作人員做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最終給每名有類似情況的員工每月增加300元的生活補助。僅這一筆支出,全廠一年就多花了上千萬元,但趙志全卻説:“只要羣眾發自內心説黨好,我就知足了。”

“別人為首付和房貸苦惱時,我們免費住進了公司自建的員工樓。”説起魯南製藥的福利,貝特二十一車間的肖陶山總是充滿自豪。從1999年起,魯南製藥連續舉辦了15屆集體婚禮,為新人提供免費住房、安家費、蜜月旅行。每年7月份,員工除了享受一個月帶薪休假外,還有1200元的旅遊金。同時,趙志全還非常關心職工健康,投資兩億多元為員工建了體育場所,每年拿出還200萬元作為文體活動的基金。他説:“年輕人要多讀書、多運動。沒有好身體,什麼都幹不了。”

“六親不認”換淨土

“高管開會全家坐,侄子倒水姑姑喝”。時下,家族化企業比比皆是,但打開魯南製藥的企業員工名冊,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無一人與趙志全有血緣關係。

在遺留下的人事任命書中,趙志全指定了新的領導班子,雖然女兒趙龍於北京大學畢業後,又在美國波士頓大學獲得研究生學位,但趙志全仍沒有將企業交給女兒經營。他把一個資產達百億元的企業全權託付給了“外人”。現任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張貴民也是從趙志全的遺囑裏才知道,自己要肩負起帶領這個沂蒙山區最大納税企業繼續前行的使命。“他甘做蠟燭,直至生命最後一息,仍不忘照亮他人;他把建設百年企業作為畢生的事業和追求,為我們樹立了做人、做事、創業的楷模。”張貴民説。

在趙志全的親戚眼中,他“六親不認”。堂兄趙志富家在哈爾濱,當年,魯南製藥哈爾濱辦事處租住他的房子。趙志全知道後,不僅沒提高房租價格,反倒把這件事給攪黃了。趙志富無奈地説:“人都説肥水不流外人田,可我這兄弟就是皮笊籬——一點不漏。”

回老家時,趙志全的老母親拿出一大把紙條,都是鄉親們為兒女安排工作或者提拔的事。趙志全告訴老母親,企業的事要是這麼幹,廠子離樹倒猢猻散就不遠了。母親聽兒子這麼説,當面把這些紙條一張張撕碎。

“公生明,廉生威”,趙志全的以身作則,換來的是魯南製藥公正清廉的一片淨土,中層幹部沒有一個出現經濟犯罪的,清正廉潔在這裏蔚然成風。

“正是因為沒有一點私心雜念,心裏裝的全是企業和員工,他才能凝心聚力,帶領企業成功發展。趙總為我們樹立了一面當代優秀黨員企業家的旗幟,用一生的忠誠和智慧踐行着沂蒙精神,並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激勵着我們在改革創新中奮勇前行。”接過“魯南”接力棒的張貴民,對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