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小狼放歸記(組圖)

新華社蘭州7月2日電 (記者朱國聖 程楠)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正午的陽光把阿尼瑪卿山北麓翠綠的草原染成金色,兩隻小狼靜卧在鐵籠裏。

王鵬和同伴打開了鐵籠,兩隻小狼猶豫回望,片刻之後,一前一後向遠處奔去,漸漸消失在迷迷茫茫的山坳裏。儘管有墨鏡遮擋,但還是可以看到淚水順着王鵬的臉頰流了下來。

這兩隻小狼,民間環境和野生動物保護者王鵬和他的團隊精心保護了兩年。“現在它們應該回到故鄉,回到屬於自己的草原。”王鵬説,這也是他和團隊一直的心願。

甘南:小狼放歸記(組圖)

6月22日,王鵬(左三)和同伴將裝有狼的鐵籠抬到瑪曲草原上,進行放歸前準備工作。 陳斌攝影

2015年4月,王鵬從瑪曲縣牧民手中得到了3只四、五個月大的狼崽。第二天,王鵬就獨自駕車奔向2000多公里外的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天一夜的車程,除了偶爾停車投喂小狼外,王鵬一刻沒停。因為在鹽池灣,他和團隊還有重要的工作——拍攝瀕危動物雪豹,而這也是他們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能在這個時候救助小狼,算一種緣分吧。”他説。

王鵬曾在南方一家報社擔任生態和野生動物的調查記者,2008年開始深入無人區探索野生動物和自然的奧祕,並在羅布泊從事了近3年的野駱駝保護工作。2013年左右,為更好地保護雪豹等瀕危動物,王鵬毅然辭去工作。

甘南:小狼放歸記(組圖) 第2張

6月22日,被放歸的兩隻狼在瑪曲草原上奔跑。 陳斌攝影

多年來,王鵬和團隊長期進駐深山,在高海拔、高寒、缺氧的條件下,為記錄和保護雪豹做了大量的工作。期間救助了多隻雪豹和狼。

鹽池灣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平均氣温5℃左右,氣候變化明顯,大雪時常在夏天到來。一次大雪後,體質最弱的一隻小狼死了,王鵬親手埋葬了它。

2015年7月,王鵬和團隊又輾轉2000多公里,將兩隻小狼帶到老家會寧縣飼養。王鵬深知,圈養會讓狼喪失野性,只有尊重狼性、給予它們足夠空間,才能在未來讓它們重返自然。

為此,王鵬租下了一個面積近千平方米的場地,還時不時投些野兔之類的小動物,讓小狼練習捕獵。

“一開始它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抓到,後來兩三分鐘就可以抓到野兔子,説明它已經具備了這樣的一個生存能力。”王鵬説,是時候放歸它們了。

甘南:小狼放歸記(組圖) 第3張

6月22日,工作人員打開籠門,將兩隻狼放歸瑪曲草原。 陳斌攝影

當地的牧民們對狼的情感很複雜。一方面,狼會攻擊牛羊,給牧業造成損失;而作為草原食物鏈頂端的“終結者”,狼羣捕食旱獺、鼠兔等草原破壞者,又幫助維護了草原的生態平衡。

因此,對於放生時間和地點,王鵬和他的團隊遲遲拿不定主意。經過多番考量,王鵬最終選擇了阿尼瑪卿山北麓這片翠綠的草原。因為這裏有非常優質的草場,也有水源地。小狼就算幾天找不到吃的,光靠喝水也可以維持一下。

“另外,這一片牧民很少,小狼只要熬過這個夏天和秋天,就問題不大。”王鵬説,“儘管有擔心,但它們就像我的孩子,孩子長大了,終究要出去闖,草原才是它們真正的家。”

優質的草場和動物棲息地,得益於當地政府近年來持續開展的大規模生態治理。如今,瑪曲縣草原的生物多樣性大大增加,草原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明顯改善。不少牧民反映,狼、狐狸等動物在草原上時有出沒。

瑪曲縣的改變,只是中國草原植被恢復的一個縮影。中國農業部發布的《2016年全國草原監測報告》顯示,全國天然草原牧草產量連續六年超10億噸,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了54.6%,植被狀況明顯改善。

在王鵬看來,草原生態雖有改善,但現實依然嚴峻,“人類活動導致野生動物棲息地破碎化,保護野生動物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