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電影合作交流論壇:集中華語電影力量 把中國

滬港電影合作交流論壇:集中華語電影力量 把中國

6月21日下午,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滬港電影合作交流論壇”在上海舉行。 官方 攝

中新網上海6月21日電 (王笈)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滬港電影合作交流論壇”21日下午在上海舉行。正逢香港迴歸20週年之際,來自上海和香港的電影人代表們在此間回顧了滬港兩地電影文化交流與合作成果,並呼籲集中華語電影力量,共同努力將中國電影“帶出去”。

作為中國電影的兩大重要地標,上海與香港在電影領域的合作交流長達一個世紀,為華語電影的發展注入力量。

在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影”)董事長任仲倫看來,上海與香港兩地電影人在交往過程中產生的信任,是滬港電影合作經久不斷的重要基礎,“上海和香港有很多相似之處。兩座城市的‘契約精神’都很強,而且都比較開放、比較繁榮,兩地藝術家們的藝術精神和對社會生活的理解很多相通。”

著名香港導演黃百鳴坦言,自己和上海特別有緣。1997年香港迴歸前,黃百鳴的電影《我要活下去》就由上海院線發行;香港迴歸後,黃百鳴的許多電影都是在上海進行的拍攝。

“跟上海合作非常靠譜。”這位“上海女婿”笑着直言上海的拍攝地點多、人才也容易找,“而且上海對電影產業非常支持,我們拍戲覺得很舒服,好像是在香港拍一樣。”

任仲倫加入上影后,最早合作、合作最多的“夥伴”也都來自香港。在他看來,滬港兩地的電影合作是一種雙向互動,取長補短,合作共贏,“香港電影對內地的貢獻是巨大的,香港電影人與內地合作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提升了對商業電影的理解,幫助我們補充了對電影製作體系的理解。所以,現在的合作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經分不清楚了。”

黃百鳴也深有體會,“香港電影在上世紀80年代是‘黃金年代’,90年代開始‘黑暗時代’來臨了,直到2004年合拍政策的出現帶來了香港電影的‘春天’。我覺得合拍政策是雙贏的,內地市場也增長得很厲害。”

大約十幾年前,任仲倫等電影界人士提出了“華語電影”的概念,“這個概念,既包括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一批導演,也包括香港、台灣以及海外的一些優秀導演。如果我們用‘華語電影’這面旗幟,把華語藝術家們集中在一起,我們無論在總量上、影響力上,力量都是強大的。所以我覺得,滬港合拍電影對於整個華語電影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是很好的選擇。我們願意把這件事情繼續推動下去,也期待能夠把華語電影的力量真正集聚起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