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博士"尼瑪扎西:讓藏族百姓種"好"青稞

新華社拉薩4月29日電 題:“青稞博士”尼瑪扎西:讓藏族百姓種“好”青稞

"青稞博士"尼瑪扎西:讓藏族百姓種"好"青稞

新華社記者黃興、劉洪明

眼下,雪域高原已漸入夏。西藏農科院試驗田裏,一畦畦綠油油的青稞生機盎然。“青稞博士”尼瑪扎西每天都要到田裏察看,不時記錄。

寒來暑往,這樣的工作,他已做了二十多年。

尼瑪扎西是西藏青稞領域首席科學家。由他主導選育的“藏青2000”新品種,畝產已達350公斤,創青稞產量新高,推廣面積突破百萬畝,惠及上百萬藏族農民。

幼時青稞夢

在青稞領域摸爬滾打半輩子,緣起卻是幼年一個心願。

尼瑪扎西家鄉在山南市扎囊縣扎玉村,土地少而貧瘠,且缺水。“青稞稈矮,穗粒也癟,有時只能喂牲口,畝產只有75公斤。”他説。因為產不好青稞,村民只得到瓊結縣換糧食,極為不便。

“我很小就希望父親和哥哥不用四處跑,所以一心想讓青稞長得好、產量高。”小小的心願逐漸生根發芽。

年幼的他心裏也產生疑惑:“家鄉為何無法種好青稞?”冥冥之中,這最初的疑問指引着尼瑪扎西走上青稞科研之路。

後來,尼瑪扎西叩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校門,專修農學,距離小時候的夢想越來越近了。

1984年,尼瑪扎西自西北歸來,正式開始了青稞科研生涯。

西藏地力貧瘠,和平解放時青稞畝產僅約100公斤。但青稞是西藏的主要糧食作物,農牧民糧食消耗的60%是青稞,青稞產量佔西藏糧食總產量的55%左右,其對藏族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農民辛苦勞作,收穫卻很少。以技術促增產,就是我們科技工作者的職責所在。”尼瑪扎西説。事實上,長期以來,西藏農業科技人員圍繞青稞增產,選育了一批高產優質新品種。事後證明,每一次青稞品種更換,青稞畝產增加40%以上。

“在希望和惋惜的交織中度過一年又一年”

剛剛步入青稞育種科研世界的尼瑪扎西,在前人的基礎上,首先對1513份青稞地方農家品種和歷年育成品種進行了系統鑑定,這為他後來從事青稞育種打下良好基礎。

數年時間裏,他天天撲在青稞地裏,儼然一個“土專家”。

有次出門歸來,他帶回一大箱子青稞苗,家人誤以為是禮物,不無失望。

正是這種工作態度,成就了他的育種事業。早在20世紀90年代,由他鑑定篩選出的藏青148新品種,一度成為西藏青稞高產主栽品種。多年來,他不斷調整育種目標,參與主持選育出20多個青稞新品種(系)。

後來,尼瑪扎西重點主攻青稞稈子彈性與抗倒伏品種選育,和團隊傾注19年時間,選育出了具有突破性的青稞新品種“藏青2000”。

為選育出這一品種,尼瑪扎西帶領同事們長年累月待在試驗田。從耕地、播種到收割、打場,對成千上萬的育種材料進行對比觀察,積累素材。

“今年一看有希望,明年一種又不行,在希望和惋惜的交織中度過一年又一年。育種工作在於紮實的付出,同時又有偶然性,這也是科研魅力所在。”他説。

2002年,在白朗縣青稞試驗田,尼瑪扎西發現了理想中的青稞苗,“籽粒、顏色、株高都非常好,一見鍾情。”後來,他以這株青稞苗為基礎,反覆進行各種試驗,最終在數年後發展為一個成熟的品種。

這一新品種具有產量高、產草較多、籽粒白等優點,於2013年通過品種審定,當年就推廣種植逾10萬畝,結果平均畝產增加26公斤。

尼瑪扎西的家鄉扎玉村,也從這一新品種受惠。昔日的缺糧村,如今已是“家家谷滿倉”。村委會介紹,村裏的糧食生產實現翻天覆地的改觀,家家都爭着種糧,很少撂荒,不僅不缺糧吃,且增收致富。

“把青稞推廣到全世界是我的目標”

“藏青2000”面世後,畝產可達350公斤,產量已趨於飽和。隨着國內基因科學的突飛猛進,高原青稞選育工作迎來新的機遇。

“今後要選育好品種,需在基因層面深度研究,挖掘優良功能基因。”尼瑪扎西説,每個基因控制每個性狀,技術上必須先定位,這是現代糧食育種的方向。

基於此,尼瑪扎西和國內科研單位合作,對青稞古老品種“拉薩鈎芒”進行全基因組測序,首次繪製覆蓋精度很高的基因圖譜,青稞育種進入基因組學時代。

“測定基因後,我們可更好地進行青稞育種,比如需要耐寒耐旱的品質,我們就把兩種基因組合,這將給青稞育種工作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尼瑪扎西説。

選育優良品種外,作為一名青稞科學家,尼瑪扎西還有着更宏大的抱負:要將青稞這種優質食品推向全世界。

早在1992年,從加拿大薩斯科春恩大學農學院深造回國後,他就大膽提出青稞加工要突出β-葡聚糖含量品種等想法,有效推動青稞加工產業發展。近年來,他帶領團隊與企業合作研發了青稞紅曲酒、青稞方便麪、青稞酥等產品。

現在,尼瑪扎西走到哪兒,都推介青稞的好處:高蛋白、高纖維、高維生素,低脂肪、低糖,且富含微量元素硒等。“青稞是藏民族對世界的獨特貢獻,把青稞推廣到全世界是我的目標。”這位科學家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