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把 小時代 做成大蛋糕

導語:《小時代》這部小説是陪伴着我們走過我們最青澀年華的一本書,小編也是大愛啊!記得那時候上課的時候都在偷偷摸摸的看,唉~往事不堪回首啊,今日小時代翻拍成電影了,小説中的形象都被翻拍了出來。那是的時光又彷彿就在眼前一般~小編不由感慨啊,老了~~~

郭敬明把 小時代 做成大蛋糕

郭敬明是個飽受爭議的人,也是這個時代的一面鏡—他和他的創作,就像是《紅樓夢》裏的那面魔鏡“風月寶鑑”,有人看見了背面,有人看見了正面。在他31歲的生命裏,有將近一半的歲月在從事創作,如果把他迄今為止的創作生涯分為兩部分,2012年是個分界點。在此之前,他已經是中國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家,通過《幻城》完成原始積累,成立最世文化發展公司實現品牌最大化;而在此之後,他將以導演的身份,在電影界裏施展身手。

郭敬明把 小時代 做成大蛋糕 第2張

一以貫之串聯起這兩個階段的,是他在青少年羣體中的號召力。他的粉絲多處於性意識萌發的年齡階段,用一種浪漫主義的方式,開始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而郭敬明的幾乎所有小説作品,都有個固定的情節套路:主人翁通常出身高貴,但卻有致命的人格缺陷,這種缺陷讓他們在青春歲月中尋找同伴,彼此取暖,卻又彼此傷害。最終,這種空中樓閣般的友情或愛情,會在現實面前粉身碎骨。

這就是郭敬明的世界,很多人成年後,從這個世界逃離,但同時又有更多新鮮的靈魂闖入,這些人,構成了他電影《小時代》的兩大受眾,前者藉此緬懷,後者繼續崇拜,而那些與他的世界擦肩而過,甚或根本沒有與之產生交集的上一代人,則對他的熱鬧冷眼旁觀。

《小時代3:刺金時代》即將上映,郭敬明的野心是,在中國電影這塊膨脹的蛋糕上,發酵新的青春類型片板塊。它的存在,確實反映出當代中國電影產業的某些短板,或者也可以稱之為契機。採訪時他向我們習慣性地張開雙臂,似乎在擁抱面前比他大出許多倍的夢想:“從這個層面來説,我覺得《小時代》還是有它的意義,它給電影產業帶來了新東西,它讓很多人開始想這個問題—《小時代》的優點和缺點、這個行業的優點和缺點、還有我們身處這個時代的優點和缺點。”

郭敬明把 小時代 做成大蛋糕 第3張

 迷戀

“我從來不看採訪,無所謂,我只看照片。”相比於外界對他作品的評價,郭敬明似乎更在意自己的外形。

在踏進影視圈前,他就已經習慣了批評聲。17歲出道的時候,聽到新聞裏一句説他不好的話,郭敬明都會難過很久。那時候網絡媒體還不發達,對他的碎語多數是文藝評論,他很快就適應了這種常規火力,因為“漸漸發現,其實這些很快就過了,留不下什麼痕跡,後來就不管了。”

郭敬明把 小時代 做成大蛋糕 第4張

在20歲那年,“《夢裏花落知多少》涉嫌抄襲事件”讓他不得不面對媒體,那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打了三年,這期間,他恐怕無法像他説的那樣灑脱,對文學上的批評置之不理。當時,《萌芽》編輯胡瑋蒔在刊發他文章(微博)時,同時配發了3篇評論,其中有一篇是批評他的,雜誌出版兩天後,胡瑋蒔就收到了郭敬明罵她的短信。

這段時間裏,真正支撐他的,就是接受過他作品洗禮的粉絲們,他們的支持,通過銷售量反饋。面對記者追問“抄襲事件”,他會顯得情緒激動:“多蠢的人才會相信,一個作家靠抄襲可以暢銷5到10年。我並不擔心人氣下跌什麼的,我的新書照樣賣,照樣籤很高的版税。”判決結果出來後,他在公共媒體上不再談論這件事,甚至在央視“文化訪談錄”節目現場,以“去洗手間”為由,躲避追問。

郭敬明把 小時代 做成大蛋糕 第5張

這件事翻篇兒後,他才真正無視評論的聲音,而他之所以從此對銷量如此在意,可能並不簡單像他説的那樣“我就是迷戀財富”,而是因為透過這些數字,他能真切感受到那些喜歡他、支持他的人。他意識到,粉絲是他身陷“輿論絕境”後唯一可以依託的力量。討好粉絲,保持偶像的形象與姿態,顯然比博取評論家的青睞更具性價比。

郭敬明把 小時代 做成大蛋糕 第6張

他進軍電影圈之後,也經歷過類似的轉變。《小時代》第一部上映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手舞足蹈地描述怎樣拍攝了一個多麼牛逼的長鏡頭,不停地冒出諸如“場面調度”“景深鏡頭”等電影術語,回答問題時語速極快,極力想證明自己已經具備了電影人的資質。影片上映後,在評論界一片罵聲,恨不得將之開除出導演隊伍之後,他再次從票房中找回自信,此時,他的口吻和當初談論小説銷量時如出一轍:“我很清楚地認識到,它(《小時代》前兩部)確實做得夠好,不然你不會有這麼高的票房,不可能一個東西一無是處結果那麼多人喜歡。”

此時,他的自戀、他對外形的在意,更像是與粉絲之間互通一串暗號,一個手勢。在小説《夏至未至》裏,他説自己是帥氣、温柔、“眼裏彌散着經年不散的霧氣”的男孩。在《大眾電影》拍攝他與他的演員柯震東、郭采潔的三人合影時,攝影師安排他側身坐在兩人身旁,看完樣片後郭敬明就説這個造型不好,要把椅子往前挪動些許,“這樣構圖會更完美,沒有人比我更懂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