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神祕獨龍族 可化蝶成仙的紋面女

獨龍江峽谷地處雲南省怒江大峽谷的最北端,東靠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貢山,西邊和南邊與緬甸交界的擔當力卡山相鄰,北接西藏自治區。獨龍江似一條玉帶自西藏察隅向南飄落而下,形成綿延97公里的險峻峽谷。峽谷方圓1900多平方公里,由於一年中有半年大雪封山,故而形成了獨特而封閉的自然地理環境,同時也孕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獨龍族。

獨龍族是一個人口僅有5000餘人的少數民族。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從語種上類分應該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受條件限制,獨龍族以前一直過着自由遷徙、刀耕火種、男人漁獵、女人採摘的日子。直到解放後,大多數的獨龍族才在獨龍江沿岸建起了固定的村寨。

盤點神祕獨龍族 可化蝶成仙的紋面女

女人文面是獨龍族一個奇異的習俗,而且由來已久。《新唐書》中稱之為“文面濮”,《南詔野史》更是以“繡面部落”來稱呼獨龍族。至於為什麼要文面,説法有很多,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確切解釋。有的説是為了防止被外來民族搶去;有的説是為了好看;有的説是為了死後能與靈魂相認。還有一種説法與原始圖騰崇拜有關——在獨龍族的信仰中人死後的亡魂“阿細”會化成各色蝴蝶飛向蒼天。

有幸進入到怒江大峽谷的最北端——貢山縣獨龍江鄉,走訪了北至獨龍江上游的迪政當村,南至下游馬庫村所屬的箐南當自然村(滇緬邊境)。

盛暑之季,進入獨龍江峽谷頗費周折。欄杆橫在獨龍江公路的入口處,旁邊自治縣政府設立的告示牌上寫着:

盤點神祕獨龍族 可化蝶成仙的紋面女 第2張

盤點神祕獨龍族 可化蝶成仙的紋面女,請看下一頁

進出公路的人員都要進行登記,接受檢查。不得攜帶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進行獨龍江旅遊、科研等活動的,需到保護區管理局辦理證件後,方可進入。進入公路路段從事工程、科研等人員,未經批准嚴禁在山上過夜。

由於我們隊伍龐大,之前已經打過招呼,所以很是順利地過了關卡。獨龍江公路長96公里,沿途沒有地名,只是標出公里數來代替。如果木製的里程碑壞了,那麼外面來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在有驚無險地穿過一條天然的冰溶洞隧道後,自然生態保護完整的獨龍江峽谷便呈現在我們面前。

獨龍族的春節解放以前,獨龍人身上惟一的一件衣服就是獨龍毯。這是一種以細麻為原料的麻毯。剝麻、理麻、煮麻、漂麻、捻麻、染麻、織布全部由手工完成。獨龍毯白天掛左肩右斜胸前以竹針穿之和打結便可作衣服御寒,夜晚在火塘邊一鋪就可當牀非常方便實用。不過由於近年來腈綸線傳入,部分腈綸獨龍毯取代了純麻質地的。“卡雀娃”節是獨龍族的春節,一年一次。具體時間原本由各村各寨自己決定,直到1991年縣政府將每年的1月10日統一定為獨龍族的“卡雀娃”節。節日這天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剽牛祭天。 一年一度的剽牛祭鬼,最早只是原始的宗教儀式,在長期的演變中已成為今天的節日活動。每年秋收後到春節期間,獨龍族就以整村為單位,舉行剽牛儀式。由於時逢大雪封山交通阻斷,外地人是很難進到獨龍江參與這項活動的。我們只好向當地人買了頭牛,請他們為我們表演剽牛祭鬼。

布卡瓦村位於布卡瓦河谷,村裏有10餘户人家。整個村寨都是典型的獨龍族木壘茅草房。全身烏黑的獨龍牛已栓在剽牛樁上,牛主人用特大的鍋煮着苞谷稀飯,全村的人們都在幫忙,被視為家庭富餘的一種用糧食做成的獨龍族水酒也已經備足。喝酒是獨龍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男女老少都有酒量,沒有酒招待客人對獨龍族而言是件丟臉的事。

盤點神祕獨龍族 可化蝶成仙的紋面女 第3張

天剛放亮,布卡瓦村籠罩在霧氣之下,夜間的雨使布卡瓦河水猛漲而咆哮轟鳴,掛有獨龍毯的旗杆在空中飄舞,更為這一活動增添了神祕色彩。各村各寨凡是聽到消息的人均穿着打扮一番,陸續向剽牛場彙集。在牛主人和剽牛師(當地人稱“烏”)的主持下,儀式正式開始。

牛先被牽到主人家門前,主人對着牛振振有詞,祈求來年的安康與豐收,並不時地把米撒向空中或牛身上。女主人將自己的珠串飾物掛在牛角上,將一牀獨龍毯披蓋在牛身上。然後牽着牛圍着主人的房子繞上三圈,最後來到剽牛場,把牛栓在牢固的剽牛樁上。

盤點神祕獨龍族 可化蝶成仙的紋面女 第4張

這時人們自動圍成圈,由手持標槍的剽牛師領頭,人們敲起了鋩鑼。隨着簡單而節奏感極強的“咚咚”聲,年輕的姑娘們不停地敬獻水酒,舞者只管盡情暢飲。剽牛師盯住獨龍牛並慢慢向它靠近,突然間用剽槍奮力向牛刺去,憑着嫻熟的技藝僅僅四槍獨龍牛就倒在地上再也無法站起。大家歡呼雀躍歌聲似潮蓋過江水聲,舞步更加地瘋狂奔放,隨處可見喝“同心酒”的人(這是獨龍族表示真情實意的一種喝酒方式)。

剽牛師把剽槍往地上一插,將大口的酒噴向牛身,隨後就去狂飲同心酒。牛主人將糧食作物再次撒向空中,七八個強壯的男人一湧而上,將牛頭砍下用繩子捆好,剽牛師將碩大的牛頭背上又繼續跳舞。舞過三圈後牛頭已來到主人家,大家動手把它掛在門頭,這一儀式讓主人家得到了榮耀。男人們把牛開膛剝皮開始了原始共產式的分配。在酒酣盡興之時,鋩鑼的伴奏聲和舞步逐漸停了下來,人們開始走動起來或走親訪友或坐下互聊家常,耐心地等待着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