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三個月換一次牙刷

真相:將使用過的牙刷和馬桶水、抹布水、硬幣的清潔程度相比,除了噁心人,還能有什麼作用呢?如果是讓人不再使用牙刷了,那真是誤人子弟。如果是提醒大家注意保持牙刷的清潔和及時更換,那真可謂是用心良苦。

最好三個月換一次牙刷
  牙刷上的真相

我們的口腔裏本來就有着上百種的微生物。刷牙的時候,確實可能會有部分細菌轉移到牙刷上。不用的時候,環境中的細菌也可能會降臨到牙刷上。要説牙刷上有多少細菌,不同的人、不同的存放環境,差別可是大了去了。有的研究報道説牙刷上活着的微生物的總數在0到1億個之間,有的研究結果則是1萬到100萬。可見不同情況下的差別是很大的。

  牙刷上有細菌的説法並沒有錯。也有廠商研發用於牙刷消毒的產品以及抗菌牙刷。不過,目前的臨牀證據並不能説明牙刷上的微生物會對口腔健康、人體健康造成大的影響。我們的身體本來就暴露在充滿潛在威脅的微生物環境中。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身體擁有抵抗這些威脅的機制。所以,人們並不是一接觸到致病的微生物就一定會生病。

不過,儘量保持牙刷的清潔衞生當然是更好。謠言粉碎機調查員為大家提供幾條來自美國牙科協會的建議:

  1、不要和別的人共用牙刷。共用牙刷的人之間會帶來體液和微生物的交換,使得交叉感染的風險提高。這樣的行為對於免疫低下的人、處於感染疾病期的人,尤其要注意。

2、刷完牙以後,要將牙刷上的牙膏、污垢徹底的洗乾淨。用完以後的牙刷頭也儘量朝上放。保持乾爽有助於減少細菌。多支牙刷應該分開放,避免交叉感染。

  3、避免將牙刷放置在密閉的容器內。在密閉的容器裏,牙刷很難保持乾燥。而相比干燥的環境,潮濕的環境更利於微生物快速繁殖。

以上是針對一般情況。如果是免疫力較低的人,比如服用免疫抑制劑、接受放化療的病人,這些致病微生物可能造成的再次感染就會是很嚴重的問題。對於這樣的人,需要格外注意牙刷的清潔,可以使用合格的牙刷消毒產品,並且要經常更換牙刷。

 “3個月換一次牙刷”是怎麼回事

關於牙刷,還有一個説法常常被人提及:“3個月就要換一次”。這個説法的依據是,使用了一段時間以後,牙刷毛會捲曲、破損,這樣的舊牙刷的清潔能力就變差了,不能很好的保障牙齒的健康和衞生。而3個月的時間期限,則是依據大多數人的牙刷損毀情況得出的。

  這個説法早期是有一定的依據。1986年發表在《臨牀牙周病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就研究了“舊牙刷清除牙菌斑是否不給力”這個問題。一組志願者連續10周不更換牙刷;另一組志願者每2周就換一次牙刷。10周後,研究者比較他們的牙齦狀況和牙菌斑的數量。結果發現,第一組志願者牙齒上的牙菌斑數量明顯多於後一組志願者的。兩組的牙齦狀況倒是沒有什麼差別。看起來,好像用舊了的牙刷確實在清除牙菌斑方面遜色一些。實驗還顯示,人和人差別咋就這麼大呢?有的人的牙刷才用2周就慘不忍睹了;有的用10周下來外觀還不錯。

不過,隨着調查的深入,謠言粉碎機調查員發現了讓人驚訝的後續研究。1996年,另一篇同樣發表在《臨牀牙周病學雜誌》上的文章再次討論了這個問題。這一回,研究者的實驗方案與前次稍有不同。他們將同一個實驗對象使用同一個牙刷在不同階段的牙菌斑情況進行對比。實驗進行了9周,每3周為一個階段。隨着牙刷磨損情況的加劇,牙菌斑的數量反而是降低的。同樣,對於不同的人,相同時間後牙刷的磨損情況也是各不相同。即使根據牙刷磨損情況,將志願者分成“嚴重”和“輕微”兩個組,組間也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清除牙菌斑的能力差異。各項實驗得出的結論是:舊牙刷在有效控制牙菌斑的生成方面並不是遜色。

  類似的結論在2000年、2002年的兩項研究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儘管實驗方案不同,但這兩項研究都考察了使用3個月的牙刷與新牙刷的清除牙菌斑的效果。結論同樣是“沒有顯著的差別”。而2006年發表在《牙科研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則是將小朋友(7、8歲)作為考察的對象。研究者同樣發現,在清除牙菌斑方面,使用了14周的牙刷和新牙刷並沒有統計學上的差別。

結論:牙刷上確實可能會有許多的微生物,目前的臨牀證據並不認為這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重大的威脅。不過,儘量保持牙刷的清潔是日常應該注意的。至於3個月就要換一次牙刷的説法,目前的研究結果並不支持這一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