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子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油桐子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拼音名】Yóu Tónɡ Zǐ

【英文名】Seed of Tungoiltree

【別名】桐子、桐油樹子、高桐子、油桐果。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Shaw[Aleurites fordii Hemsl.;ata .]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將其堆積於潮濕處,潑水,覆以乾草,經10d左右,外殼腐爛,除去外皮,收集種子,曬乾。

【原形態】油桐 小喬木,高達9m。枝粗壯,無毛,皮孔灰色。單葉互生;葉柄長達12cm,頂端有2紅紫色腺體;葉片革質,卵狀心形,長5-15cm,寬3-14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楔形,全緣,有時3淺裂,幼葉被誘色短柔毛,後近於無毛,綠色有光澤。花先葉開放,排列於枝端成短圓錐花序;單性,雌雄同株;萼不規則,2-3裂;花瓣5,白色,基部具橙紅色的斑點與條紋;雄花具雄蕊8-20,排列成2輪,上端分離,且在花芽中彎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2裂。核果近球形,直徑3-6cm。種子具厚殼狀種皮。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喜生於較低的山坡、山麓和溝旁。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温暖濕潤氣候,怕嚴寒,栽培區域範圍在北緯22°15’-34°30';東經99°41'-122°07'。年平均温度16-18℃,在10℃以上的活動積温在4500-5000℃,全年無霜期240-270d,能耐冬季暫短低温(-8- -10℃),長期處於-10℃以下則引起凍害。遇春季晚霜及花期低温受害極大。年降雨量900-1300mm。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栽培為宜。可與花生、油菜、芝麻、赤豆、蠶豆等間作,亦可與杉樹、茶樹混交。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採用成熟果實,去皮後立即播種或用濕沙貯藏。春播,按行株距4m×4m開穴,每穴播種子2顆,覆土6cm,稍加鎮壓。經1-2個月出苗。出苗後每穴留壯苗1株。
田間管理 生長期間要鬆土除草,施追肥,以磷鉀肥為主。冬季要在行間中耕,並施以廄肥、堆肥。雨季要開溝排水。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枯萎病、角斑病;蟲害有桑白盾蚧、油桐尺蠖、橙斑白條天牛等。

【化學成份】種子含46%脂肪油(桐油),主要成分為桐酸(eleostearic acid),異桐酸(isoeleostearic acid)及油酸(oleic acid)的甘油酯。

【性味】甘;微辛;性寒;大毒

【功能主治】吐風痰;消腫毒;利二便。主風痰喉痺;痰火痺癧;食積腹脹;大、小便不通;丹毒;疥癬;燙傷;急性軟組織炎症;尋常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枚;或磨水;或搗爛衝。外用:適量,研末敷;或搗敷;或磨水塗。

【注意】《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
1.《綱目》:風痰喉痺,以子研末吹入喉中取吐。
2.《嶺南採藥錄》:磨水塗瘰癧。
3.《貴州民間方藥集》:有利便、催吐、鎮咳作用。消積食,治氣脹,並治婦女月經不調。外用可治毒瘡、疥癬。
4.《福建民間草藥》:消腫解毒,治疥癬、燙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