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功效與作用

菊花的功效

菊花的功效與作用

菊花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效。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菊花一藥,主要分白菊、黃菊、野菊。黃、白兩菊,都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熱力稍弱,常用於平肝明目;黃菊花味苦,泄熱力較強,常用於疏散風熱;野菊花味甚苦,清熱解毒的力量很強。野菊的莖、葉,功用與花相似,無論內服與外敷,都有功效。桑葉與菊花,均能疏散風熱,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及目赤腫痛等症,兩藥往往相輔為用。但桑葉疏風清肺的功效較好,故治肺燥咳嗽,往往用桑葉而不用菊花;菊花則長於平肝陽,且能清熱解毒。菊花疏風較弱,清熱力佳,用於外感風熱常配桑葉同用,也可配黃芩、山梔治熱盛煩躁等症。菊花治目赤腫痛,無論屬於肝火或風熱引起者,均可應用,因該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常配合蟬衣、白蒺藜等同用。如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則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菊花清熱解毒之功甚佳,為外科要藥,主要用於熱毒瘡瘍、紅腫熱痛之症,特別對於疔瘡腫痛毒尤有良好療效,既可內服,又可搗爛外敷。臨牀上常與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熱解毒之品配合應用。菊花能平降肝陽,對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目眩暈,往往與珍珠母、葛藤等配伍應用。

菊花的作用:

菊花是菊科植物菊花的乾燥頭狀花序,是中國常用中藥,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之功效。主要治療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疔瘡、腫毒等症。菊花具有治療冠心病、降低血壓、預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多種藥理活性。

菊花的功效與作用

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氣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風、潤喉、養目、解酒。

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漿裏,蒸製成糕,或用綠豆粉與菊花制糕,具有清涼去火的食療效果。

菊花枕:將菊花瓣陰乾,收入枕中,對高血壓、頭暈、失眠、目赤有較好療效。

菊花護膝:將菊花、陳艾葉搗碎為粗末,裝入紗布袋中,做成護膝,可祛風除濕、消腫止痛,治療鶴膝風等關節炎。

菊花香氣:有疏風、平肝之功,嗅之,對感冒、頭痛有輔助治療作用。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菊花粥:將菊花與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煩、悦目、去燥。

菊花餚:由菊花與豬肉、蛇肉炒或與魚肉、雞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葷中有素,補而不膩,清心爽口,可用於頭暈目眩、風熱上擾之症的治療。

菊花羹:將菊花與銀耳或蓮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許冰糖,可去煩熱、利五臟、治頭暈目眩等症。

菊花膏:以鮮菊花加水煎熬,濾取藥汁並濃縮,兑入煉好的蜂蜜,製成膏劑,具有疏風清熱、明目之效用。

菊花用藥禁忌:

菊花是國際上著名的十大有毒觀賞花卉之一,不適當的服用可能會引起拉肚子、嘔吐等症狀,而菊花作為植物,本身的葉子等也有一定的毒性,直接服用其生的葉梗或皮膚接觸後可能會引起瘙癢、腫痛、喉痛等症狀。

高血壓病患者按中醫辨證可有多種證型,屬於陰虛陽亢型者用菊花最好。屬於陰陽兩虛型者則不宜用寒涼的菊花,只宜用培補陽氣,滋養腎陰的藥,治療這一證型的病人多用温熱的黨蔘、黃芪、杜仲、熟地等,用之則血壓回歸正常。若用菊花、鈎藤、石決明等,血壓則居高不降。另外,痰濕型、血瘀型高血壓病患者也不宜用菊花。濫用菊花治療高血壓病的現象較普遍,應對其不良反應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