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蠄蟧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嶺南採藥錄》

飛天蠄蟧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Fēi Tiān Qín Liáo

【別名】龍骨風、大貫眾(《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山蠄蟧(廣東)。

【來源】為桫欏科植物桫欏的莖幹。全年可採。削去堅硬的外皮。

【原形態】

桫欏,又名:樹蕨。

大型蕨類,主幹高達2~6米,深褐色或淺黑色,外皮堅硬,有老葉脱落後留下的痕跡。葉叢生於主幹頂端;葉柄和葉軸粗壯,深棕色,有密刺;葉片巨大,紙質,長1~3米,3回羽狀分裂,羽片長矩圓形,先端長漸尖,長30~50釐米,中部寬13~20釐米,羽軸下面無毛,但下部有疏刺,上面連同小羽軸疏生棕色捲曲有節的毛,小羽軸和主脈下面有略呈泡狀的鱗片;小羽片羽裂幾達小羽軸,裂片披針形,短尖頭,有疏鋸齒。葉脈分叉。孢子囊羣生子小脈分叉點上凸起的囊託,上,囊羣蓋近圓球形,腆質,初時向上包被囊羣,成熟時裂開。

【生境分佈】生長於溪邊、林下或草叢中。分佈於貴州、四川、廣西、廣東、台灣。主產廣東、廣西。

【性狀】乾燥的主幹呈圓柱形,直徑約12釐米,表面棕色,全體有排列較整齊的葉柄痕;每一葉柄痕近圓形,直徑約3~4釐米,下方有凹陷,邊緣有多數排列緊密的葉跡維管束,中間亦有葉跡維管束散在。斷面中空,周圍的維管束排成摺疊狀,形成隆起的脊和縱溝。質堅硬。

【化學成份】根含生物鹼、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糖類。

【性味】

苦澀,涼。

【功能主治】

清肺胃熱,祛風除濕。治流感,肺熱咳喘,吐血,風火牙痛,風濕關節痛,腰痛。

①《嶺南採藥錄》:治哮喘咳嗽,內傷吐血,骨痛,腹痛,風火牙痛,小腸氣痛。

②《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驅風濕,強筋骨。治風濕性關節痛,跌打損傷;並可預防流感。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燉肉。外用:煎水洗或取鮮汁擦患部。

【附方】

①治哮喘咳嗽:飛天蠄蟧、陳皮、豬肉煎湯服。

②治內傷吐血:飛天蠄蟧、豬精肉,煎湯服。

③治骨痛,腹痛,風火牙痛:飛天蠄蟧,水煎衝酒服。

④治小腸氣痛:飛天蠄蟧、豬小肚,煎湯服。(①方以下出《嶺南採藥錄》)

⑤治腎虛腰痛:龍骨風、杜仲藤、續斷、紅牛膝、五指牛奶、淫羊藿、巴戟,煎服及外洗。(《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⑥治癬症:龍骨風鮮品乳汁,擦患部。(《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