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花的功效與作用

 葛根花的功效

葛根花的功效與作用

葛根花為豆科植物葛的乾燥花蕾,葛根花具有解毒醒脾的功效,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葛根花主治飲酒過度頭痛頭昏、煩渴嘔吐、胸膈飽脹等症。

 葛根花的功效與作用

1、葛花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蓮花青皮(去穰)三分,木香五分,橘皮(去白)、人蔘(去蘆)、豬苓(去黑皮)、白茯苓各一錢五分,神曲(炒黃)、澤瀉、幹生薑、白朮各二錢,白豆蔻仁、葛花、砂仁各五錢。為極細末,秤和勻,每服三錢匕,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脾胃論》葛花解酲湯)

2、葛花治飲酒積熱,毒傷脾胃,嘔血吐血,發熱煩渴,小便赤少:葛花一兩,黃連一錢,滑石一兩(水飛),粉草五錢。為細末,水合為丸,每服一錢,滾水下。(《滇南本草》葛花清熱丸)

葛根花的作用:

葛可分為野生葛和種植葛。葛有葛藤、葛根、葛葉及葛花等部分,各具不同的藥用價值,其中以葛花最為昂貴。在《神農本草經》、《醫藥大全》、《東醫寶典• 難病篇》、《本草綱目》等都稱其:“解酒醒脾”。故在民間,甚至在我國的中醫領域裏千百年來素有:“千杯不醉野葛花”之説。本葛花茶全部採自高原森林之中的野葛藤花,全屬純花,無其它茶葉及葛根混合物,保持了它的作用及原汁原味。同時葛花沏成茶,茶色淡黃碧亮,天然芳香。飲之不僅具有解酒功能,同時具有清熱解毒、養肝、護胃、補腎之作用。酒前15分鐘飲用可使酒量大增;酒後飲用則可促使酒精快速分解和排泄,從而迅速醒酒,減輕肝臟壓力。

 葛花丸

組成:葛花15克 砂仁15克 木香30克 沉香7.5克 豆蔻7.5克 蓽澄茄7.5克 陳皮(去皮)30克 烏梅14個 半夏21枚(湯泡七次,汁浸,煮,曬乾,切作片,另用姜炒幹用) 山果15克 茯苓7.5克 枳實(去瓤,麩炒)30克 葛粉末15克 甘草(炙)7.5克。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1丸,含化。

功用:醒酒祛濕,解毒消痰。

主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

來源:《普濟方》卷二五三。

葛花散

組成:葛花 小豆花各30克

用法:上藥研末為散。每服2——3克。又時進葛根飲、枇杷葉飲,或先食鹽1克,再飲酒亦倍。

製備方法:上為散。

主治:酒醉,中毒。

用法用量:每用1大錢匕,沸湯點服,不拘時候;亦可煎服。

來源:《肘後方》卷七。

葛花湯

組成:葛根面、小豆花、藿香葉、白豆蔻、益智仁、縮砂仁、香附子、車前子、葛花、葛蕊、白檀、木香、丁香、沉香、橙皮、陳皮、姜屑、官桂、白朮、澤瀉、茯苓、人蔘、甘草各等分。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湯點服,酒調亦得;或薑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之。

用法用量:服畢,但鼻準微汗,即解。

功效:上下分消酒濕。

主治:傷酒。

來源:《濟陽綱目》卷十一。

葛花解毒飲

組成:黃連(炒) 黑玄蔘 當歸 龍膽草(炒) 茵陳 細甘草 葛花 熟地黃 茯苓 山梔仁 連翹 車前子各等分

用法:上藥銼為末。用白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功用:解酒毒,清濕熱。

主治:飲酒過度,濕熱燻蒸,目中風輪黃亮如金之色,瞻視昏渺者。

來源:《審視瑤函》卷五。

葛花半夏湯

組成:黨蔘(去蘆,米炒)3錢,半夏(制)2錢,葛花2錢,白朮(淨)1錢5分,茯苓1錢5分,陳皮1錢,炙草7分,生薑2片。

加減:如痰涎多者,加泡吳萸6分。

用法用量:上水煎,加牛乳或羊乳半茶杯。衝藥服。

主治:好飲酒人噎膈。

來源:《不知醫必要》卷三。

葛花醒酒湯

配方:葛花5錢,白豆蔻5錢,砂仁5錢,木香5錢,神曲5錢,幹葛2錢,陳皮2錢,白朮2錢,青皮2錢,白茯苓2錢,澤瀉2錢,豬苓1錢5分,人蔘1錢5分,甘草3錢。

製法:研為細末,和勻

用法:每服2錢,臨卧沸湯調服。汗出立效,不損元氣。

功效:散酒積毒。

主治:主宿食酒傷,胸膈滿悶,口吐酸水,惡食嘔逆;及年遠日久,酒疸面眼俱黃,不思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