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賊骨的功效與作用

 烏賊骨的功效:

烏賊骨的功效與作用

烏賊骨又叫海螵蛸、烏鰂骨、烏賊魚骨、墨魚骨、墨魚蓋,中醫用烏賊骨做止血藥,烏賊骨有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的功效,有治療吐血、嘔血、創傷出血、腎虛遺精滑精、赤白帶下的作用,烏賊骨用藥禁忌是陰虛多熱者不宜多服烏賊骨;久服易致便祕,可適當配潤腸藥同用。

 烏賊骨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烏賊骨

藥名:海螵蛸

功效分類:收澀藥、祛濕藥。

科屬分類:烏賊科。

別名:烏鰂骨、烏賊魚骨、海螵蛸、墨魚骨、墨魚蓋。

性味:味鹹;澀;性温。

歸經:肝經;腎經。

功能: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

主治:吐血;嘔血;崩漏;便血;衄血;創傷出血;腎虛遺精滑精,赤白帶下,胃痛嘈雜;噯氣泛酸;濕疹潰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研末,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或吹耳、鼻。

藥材基源:烏賊骨為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鑫烏賊、針烏賊、白斑烏賊、虎班烏賊、擬目烏賊等多種烏賊的內殼。

炮製方法:

1、烏賊骨: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清水漂洗至無明顯鹹味,乾燥,去硬殼。砸成小塊。

2、醋烏賊骨:取淨烏賊骨加醋拌勻,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顯微黃色,取出,放涼。每海螵蛸100kg,用醋10kg。

3、炒烏賊骨:取淨烏賊骨細塊,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微黃色,取出,放涼。

 烏賊骨的作用:

1、烏賊骨治小便血淋:海螵蛸(烏賊骨)末一錢。生地黃汁調服。 (《經驗方》)

2、烏賊骨通經絡,去寒濕。《要藥分劑》

3、烏賊骨治外傷出血:海膘蝸、般豬皮、人中白各一兩,石灰一兩半。共研細粉。消毒,撒於創面處,包紮即可。(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4、烏賊骨治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中寒腫(一作丈夫陰中腫痛》),又止瘡多膿汁不燥。《別錄》

5、烏賊骨治鼻血不止:烏賊魚骨、槐花等分。半生半炒,為末吹鼻。 (《世醫得效方》)

6、烏賊骨治各種外傷出血:骨粉、海螵蛸(烏賊骨)、蒲黃炭各等分。研細末,過150目篩,混合即得。撒於創面,稍加壓即可凝固止血。(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7、烏賊骨治耳底出膿:海螺蛸半錢,麝香一字。為末。以綿杖繳淨,吹入再中。(《譫察方》)

8、烏賊骨治婦人久赤白帶下:烏賊骨--兩(燒灰),白礬三兩(燒汁盡),釜底墨二兩。搗羅為末,用軟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聖惠方》)

9、烏賊骨治諸疳瘡:海螺蛸三分,白及三分,輕粉一分。為末。先用漿水洗,拭乾貼。(《小兒藥證直訣》白粉散)

10、烏賊骨治哮喘:海膘銷,焙乾研成細末。每日三次,每次一錢五分,温開水送服。 (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11、烏賊骨主小兒大人下痢,炙今黃,去皮細研成粉,粥中調服之。《食療本草》

12、烏賊骨治婦人漏下不止:烏賊骨、當歸各二兩,鹿茸、阿膠各三兩,蒲黃一兩。上五味治下篩。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服。 (《千金方》)

13、烏賊骨治癧瘍:三年醋磨烏賊骨,先布摩肉赤,敷之。(《千金方》)

14、烏賊骨治下肢潰瘍:海螺蛸六兩,制甘石一兩,赤石脂二兩,熟石膏三兩。研細末,瓶貯備用,如瘡口局部肌肉烏紫看,取上藥百分之八十,加入肉桂粉百分之二十。將藥末撒於瘡口以不見肉為度,每早、晚各換藥一次,外貼適當軟膏。第二次換藥時,創口不宜用水洗滌,用消毒棉球揩去陳藥,或用油料將陳藥塗濕後擦去。 (《浙江中醫》(ll):5,1965)

15、烏賊骨主婦人血瘕,殺小蟲。《本草拾遺》

16、烏賊骨治陰囊濕癢:烏賊骨、蒲黃、撲之。(《醫宗三法》)

17、烏賊骨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本經》

18、烏賊骨止婦人漏血,主耳聾。《藥性論》

19、烏賊骨治血枯:四烏鍘骨、一蔗茹。二物併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 (《素問》)

20、烏賊骨治胃出血:海螵蛸(烏賊骨)五錢,白芨六錢。共研細末。每次服一錢五分,日服三次。(《山東中草藥手冊》)

21、烏賊骨為制酸藥,對胃酸過多、胃潰瘍有效。《現代實用中藥

22、烏賊骨治目中一切浮器:烏賊魚骨,細研和蜜點之。(《食療本莫》)

23、烏賊骨治胃病,吐酸:海螵蛸(烏賊骨)五錢,貝母、甘草各二錢,瓦楞子三錢。共研細末。每次服二錢。 (《山東中草藥手冊》)

24、烏賊骨療血崩。《日華子本草》

25、烏賊骨療人目中翳。《唐本草》

26、烏賊骨治積年腸風下血,面色萎黃,下部腫疼,或如鼠?,或如雞冠,常似蟲咬,痛癢不息:綠礬二兩(燒令赤),烏賊魚骨一兩(炙令微黃),釜底墨一兩。搗羅為末,用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煎赤糙米湯下三十丸。(《聖惠方》)

27、烏賊骨治吐血及鼻衄不止:烏賊骨,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二錢。 (《聖惠方》)

28、烏賊骨治疳眼:烏賊魚骨、牡蠣等分。為末,糊丸如皂子大。每服用豬子肝一具,藥一丸,清米浴內煮,肝熟為度,和好食,用煮肝浴水下三兩服。(《經驗方》)

29、烏賊骨治小兒臍瘡出膿及血:海膘蛸、胭脂,為末,油調搽之。(《聖惠方》)

30、烏賊骨治胃病,吐酸:海螵蛸(烏賊骨)一兩(研末),阿膠三錢。共炒,再研末。每次服一錢,每日三次。(《山東中草藥手冊》)

31、烏賊骨治頭上生瘡:海螺蛸、白膠香各二錢,輕粉五分。為末。先以油潤淨乃搽末。(《衞生易簡方》)

32、烏賊骨主女子血枯病,傷肝,唾血下血,治瘧消癭。研末敷小兒疳瘡,痘瘡臭爛,丈夫陰瘡,湯火傷,跌傷出血。燒存性,同雞子黃塗小兒重舌、鵝口,同蒲黃末敷舌腫血出如泉,同銀硃吹鼻治喉痺,同麝香吹耳治聤耳有膿及耳聾。《綱目》

33、烏賊骨治跌破出血:烏賊魚骨末敷之。(《仁齋直指方》)

烏賊骨的食用方法

烏賊骨燉雞

功效:烏賊骨有收斂止血的作用,當歸和雞肉都是補血佳品,所以對血虛型“功血”頗具療效。

材料:取烏賊骨30克,當歸30克,雞肉100克,精鹽、味精適量。

做法:把雞肉切丁,當歸切片,烏賊骨打碎,裝入陶罐內加清水500毫升,精鹽適量,上蒸籠蒸熟,每日1次。一般3——5次可見效。

烏賊骨散

藥物組成:烏賊骨30g,硃砂3g,冰片1g。

製備方法:上為極細末。

用法用量:外用撒佈。

方劑主治:耳道濕疹。

處方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烏賊骨酒

藥物組成:烏賊骨粉30g 白酒10ml

製備方法:取烏賊骨放入水中浸泡二日,然後曬乾輾碎過篩後備用。現配現服,混合後一次服完。

用法用量:一次服完。

功效主治:治瘧疾。

藥方來源:《江蘇中醫》

木香烏賊骨散

功效:行氣和胃,制酸愈潰。適用於肝鬱氣滯且胃酸較多的消化性潰瘍,症見胃脘疼痛、暖氣、肋脹、泛吐酸水。

材料:木香100克,烏賊骨100克。

做法:

1、將木香洗淨,曬乾或烘乾,研為細粉。

2、烏賊骨用清水漂洗,反覆換水多次,漂淨腥味,曬乾或烘乾,研為細粉。

3、將木香與烏賊骨粉拌在一起,調勻,裝瓶密封。

4、每日3次,每次5克。飯前半小時用温開水送服:或羽温開水調成稀糊狀服用。

烏賊骨燉豬皮

功效:止血調理、補虛養身、健脾開胃。

材料:豬肉皮60克、烏賊骨15克

做法:將烏賊骨、豬皮洗淨,豬皮切成小塊,與烏賊骨同放碗內,加水,隔水用文火燉至豬皮熟透即可。

烏賊骨膏

藥物組成:烏賊魚骨(去甲,研末)1兩,舊船灰(研末)1兩,鉛丹(研)3兩,清油12兩。

製備方法:先熬油令沸,下鉛丹,以柳木篦攪,候黑色,即將前2味藥末再攪令勻,滴水內成珠子得所,以瓷合盛。

用法用量:故帛上攤貼,1日2次。以愈為度。

方劑主治:一切瘡腫。

功效:止痛生肌。

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三○。

黃連烏賊骨散

功效:清肝泄火,和胃止嘔,制酸止血。適用於胃中鬱熱、肝火犯胃的消化道潰瘍,症見胃脘熱痛,嘔吐吞酸等。

材料:黃連150克,吳茱萸100克,烏賊骨250克。

做法:

1、將黃連、吳茱萸、烏賊骨一同洗淨。

2、曬乾或烘乾,研為細粉,密閉裝瓶備用。

用法:每日2。3次,每次克,空腹吞下,用温開水送服。

烏賊骨燉豬肚

功效:養胃消脹、祛瘀潤燥,治胃潰瘍、胃酸過多、血瘀。

材料:豬肚500克,烏賊骨20克,浙貝母15克,乳香10克。

做法:

1、用適量麪粉與洗淨的豬肚反覆幹揉,至豬肚上的粘液全被粘去,然後再用水沖洗乾淨;

2、把豬肚與藥物放在一起,加少許鹽和適量涼水用文火煎煮豬肚熟透為宜;

3、再濾去藥渣,將豬肚切碎放容器內備用。

烏梅烏賊散

功效:治脾虛、帶下色白量多、老年婦女的赤白帶。

材料:烏梅15克,烏賊骨30克,紅糖20克。

做法:烏梅燒存性,研細末,烏賊骨煅存性研末,兩末混合加入紅糖即成。

海蔘腸烏賊骨粉

功效:治胃痛、潰瘍病、泛酸、嘔血、黑便。

材料:海蔘腸30克,烏賊骨30克。

做法:

1、海蔘腸30克,洗淨焙乾;烏賊骨30克,洗淨晾乾。

2、將焙乾的海蔘腸、烏賊骨研末。

3、粳米煮粥。

4、用熱粥送服海蔘腸、烏賊骨粉每日2-3次,連服5天。

烏賊骨用藥禁忌:

陰虛多熱者不宜多服烏賊骨;久服易致便祕,可適當配潤腸藥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