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莢蒾葉的功效與作用和營養價值

宜昌莢蒾葉的功效與作用和營養價值
【拼音名】Yí Chānɡ Jiá Mí Yè

【來源】
藥材基源:為忍冬科植物宜昌莢蒾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burnum erosum Thunb.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鮮用。

【原形態】宜昌莢蒾 落葉灌木,高達3m。幼枝密被星狀毛和柔毛,冬芽小而有毛,具2對外鱗片。葉對生;葉柄長3-5mm,有鑽形托葉;葉紙質,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7cm,寬1.5-3.5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牙齒,葉面粗糙,上面疏生有疣基的叉毛,下面密生星狀氈毛,近基部兩側有少數腺體,側脈6-9對,伸達齒端,與葉主脈在葉上面凹陷,在下面突起。百般傘形聚傘花序生於具1對葉的側生短枝之頂,直徑2-4cm,有毛;有總梗,第一級輻射枝5條;苞片和小苞片線形,長4-5mm;花生於第2至第3級輻射枝上;萼筒長約1.5mm,5萼齒微小,卵狀三角形;花冠白,輻狀,直徑約6mm,裂片圓卵形,稍長於花冠筒;雄蕊5,稍短至等長於花冠。核果卵圓形,長約7mm,紅色;核扁,具3條淺腹溝和2條淺背溝。花期4-5月,果期6-9月。

【性味】味澀;性平

【功能主治】解毒;庋顯;止癢。主口腔炎;腳丫濕爛;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搗汁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