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鳩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斑鳩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拼音名】Bān Jiū

【英文名】Latham, Turtledove

【別名】錦鳩、斑鷦

【來源】
藥材基源:為鳩鴿科動物火斑鳩、山斑鳩和珠項斑鳩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pelia tranquebarica(Harmann)ptopelia orientalis(Latham)ptopelia chinensis(Scopoli)
採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殺後,除去羽毛及內臟,鮮用或焙乾。

【原形態】
1.火斑鳩,體長22-26cm,體形較小。頭頂和後頸藍灰色,頭側稍淺,頸基有1道黑色領環;背、肩羽和兩翼覆羽葡萄紅色。尾羽具寬闊的白色羽端,最外側尾羽的外翈轉為純白色,飛羽暗褐;頦和尾下覆羽白色,下體基餘部分羽色與背相同但較淺。雌鳥上體均為土褐色,前頭沾灰,後頸黑領環不顯。腰部渲染藍灰,下體土褐色。頦和喉近白,下腹和尾下覆羽轉為藍灰色。
2.山斑鳩,體長約34cm,翼長19-20cm,體形較大。額和頭頂藍灰色,頭和頸灰褐而稍帶葡萄酒色;頸基左右兩側各具黑羽成塊斑狀,各羽緣先端藍灰色。肩羽羽緣斑為顯着的紅褐色。上背褐色;下背及腰藍灰色。下體為葡萄酒色外側尾羽灰白色端部較短;尾下覆羽鳩灰色。嘴暗鉛色,腳和趾紫紅,爪紅黑色。
3.珠頸斑鳩,體長達32cm,翼長15-16cm。額和頭頂前部淡灰色,頭頂餘部和後頭為鴿灰色而帶葡萄粉紅色;後頸基處和兩側有寬的黑色頸圈,黑羽先端為白色或黃白色成斑點狀(名珠狀斑)。肩羽羽斑呈棕黃色;上體餘部為褐色,上頸、頭側、喉、胸和腹均為葡萄酒色,外側尾羽先端具寬闊的白斑,尾下覆羽暗石板灰色。嘴深角褐色;跗跖和趾紫紅色,爪角褐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棲於鄰近田間的山林、竹林。常成羣活動於田野、村莊附近。營巢於樹枝上及竹林內,每窩產卵2-3只。以作物或雜草種子、植物果實為食。
2.棲於平原和山地林中冬季常成小羣活動在田間。營巢於樹枝上,多在較隱蔽的矮林間,巢甚簡陋,每產卵2只。主食作物及雜草種子。
3.棲於農田附近的樹林、竹林及田間,亦常在居民點附近活動。飛行十分迅速。鳴聲響亮。以穀物及雜草種子為主食。巢營於要樹上、竹子上或灌叢間。每窩產卵2只,雌雄鳥參加孵卵。
資源分佈:1.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青海、西藏等地。
2.分佈於全國各地。
3.分佈於北至河北,南至廣東,西至陝西、四川、雲南廣大地區。

【化學成份】珠頸斑鳩肉含蛋白質(protein),肽類(peptides),氨基酸(amino acid),脂肪(fat),甾類(steroide),糖類(saccharides)。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肺;腎經

【功能主治】補腎;益氣;明目。主外病氣虛;身疲乏力;呃逆;兩目昏暗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煮食。

【各家論述】《綱目》:《範汪方》治目有斑鶴丸,《總錄》治目有鳩鴻丸,倪惟德氏謂鳩鴻補腎,故能明目。竊鳩鴻能益氣,則能明目矣,不獨補腎已爾。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