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婆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蛇婆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拼音名】Shé Pó

【英文名】Erabu-unagi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海蛇科動物青環海蛇、半環扁尾海蛇、平頦海蛇等多種海蛇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phis cyanocinctus(Daudin)cauda semifasciata(Reinwardt)mis hardwickii(Gray)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捕得後用沸水燙死,除去內臟,烘乾或鮮用。

【原形態】
1.青環海蛇,全長1.2-2m,頭大小中等,頸部及體前部不細長,體後部及尾側扁。頭背黃橄欖色至深橄欖色,眼後及顳部有黃斑。體背深灰色或鐵灰色,具青黑色帶狀斑紋,幾乎環繞全身,環紋在背部寬而色深,腹部窄,體側最窄,有時不形成環紋,色淺。眼前鱗1,眼後鱗2(3);顳鱗23,或3 3,上脣鱗7-8,偶或6-9,為2-3(2)-3(4、2)式,下脣鱗8-11,第2或第3鱗片後有1列小鱗嵌於脣緣。背鱗頸部雄性為27-31行,體了粗部34-47行,雌性為27-35行,體最粗部37-47行;覆瓦狀排列,體最粗部背鱗近圓形,具稜,有時斷裂成2-3個小結節。腹鱗290-390;尾下鱗47-49。
2.半環扁尾海蛇,全長63-150cm,頭部短,與頸部界線不明顯。軀幹略呈長圓柱形,尾側扁。體背藍綠色、青灰色或褐灰色,吻端及頭部暗褐色,具一藍色馬蹄欠缺斑;全體有青褐色環紋,背部的我較暗,兩側及腹面的較淡。眼前鱗1,眼後鱗2;顳鱗2 3,上脣鱗7,2-2-3式,其中鱗入眶,下脣鱗7,第3-6鱗緣嵌有小鱗片3。背鱗覆專狀排列,鱗面光滑,中段鱗列21-23行,腹鱗178-205,寬大,體後端的腹鱗有中央稜起;尾下鱗35-37對,肛鱗2裂。
3.平頦海蛇,全長69-90cm,頭較大,體粗短。頭背橄欖灰黃色至黑色,頭側有時有黃紋。體背綠或橄欖黃色,有與深灰藍色入棕色構成的橫紋,腹面黃白色。吻突出於下頜,左右鼻孔位於相切的鼻鱗上,眼前鱗1,眼後鱗1(2);前顳鱗2(1、3),上脣鱗7,第3、4鱗入眶。頸部體鱗雄性為23-41,雌性為29-37行。體鱗最粗部雄性27-43行,雌性為30-39行。體鱗近六角或似方形,鑲嵌排列,各具短稜;體兩側下部各有4行較大的體鱗,稜強。腹鱗小,體後段腹鱗極退化,甚至消失。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活於海中是我國最普通的海蛇。以捕食蛇鰻、海鰻、小帶魚及其他小魚為主。卵胎生。有毒。
2.生活於海中以小型魚蝦等為食。
3.生活於海中以魚類為食。
資源分佈:1.分佈於遼要、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沿海。
2.主要分佈於東海及南海。
3.分佈於山東、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及廣西等地沿海。

【性狀】
性狀鑑別(1)青環海蛇,本品呈圓盤狀或彎折條狀,盤徑12cm,全體長一般在120-200cm。頭大小適中後部側扁,體最大直徑為頸部的2倍左右。鼻孔向上,位於吻背,鼻鱗彼此相接。體側扁,全體帶有黑白相間的環紋。體背鱗片菱形,呈鑲嵌狀排列, 除去內臟的腹面,肌肉淡黃色,可見反映列均勻而微隆起的肋骨。質堅韌,不易折斷。氣腥,味鹹。
(2)平頦海蛇,本品呈圓盤狀,盤徑約15cm。全體長69.2-91.5cm。頭較長,鼻孔向上,鼻鱗彼此相接。體側扁,全體帶有深欖色寬橫斑,橫斑間距1-2鱗寬,在體側下方尖出成三角形,有的形成完整環紋。體背鱗片菱形,呈鑲嵌狀排列,除去內臟的腹面,肌肉土黃色,可見排列均勻而微隆起的肋骨。質堅韌,不易折斷。氣腥,味鹹。
(3)半環扁尾海蛇,頭部短,體背呈藍綠色或褐灰色。吻端及頭部褐色,有一藍色馬蹄形斑,全體有青褐色環。

【化學成份】
1.青環海蛇蛇毒,含海蛇毒(hydrophitoxin)a、b,前者由60個氨基酸 殘基組成,含天冬醯胺(asparagine),谷氨醯胺(glutamine),但不含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N-末端為蛋氨酸(methionine),C-末端為天冬醯胺;海蛇毒b同樣由6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但較少海蛇毒a少一畢氨酸(serine)殘基,而多一賴氨酸(lysine)殘基。含γ-谷氨酰轉肽酶(γ-GT),鹼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氫酶(LDH)。血中含醛甾酮(aldosterone),皮質酮(corticosterone),乳酸(lactic aicd)。腎上腺含17-去氧皮質類固醇(17-deoxy corticosteroid),膽甾醇(cholesterol),孕烯醇酮(pregnenolone),黃體酮(pregesterone),去氧皮質甾酮(deoxycorticosterone)。垂體含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β-內啡吠(β-endorphin)。
2.淡灰海蛇蛇毒,含淡灰海蛇神經毒素(hydrophis ornatus)a。
3.平頦海蛇蛇毒,含磷脂酶(phospholipase)A2,去氧核糖核酸酶(Dnase),核糖核酸酶(Rnase),透明質酸酶(hyaluronidase),核苷酸酶(nucleotidase),膽鹼酯酶(choline esterase),鹼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鹼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及一突觸後神經毒素(postsynaptic toxin)。含γ-GT,胰蛋白酶抑制劑(trypsin inhibitor)。
4.長吻海蛇蛇毒,含長吻海蛇毒(pelamitoxin)a、b,為主要的神經毒。長吻海蛇毒a由6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N-末端為蛋氨酸(methionine),C-末端為天冬酰氨(asparagine),具4個雙硫鍵,是強鹼性蛋白。長吻海蛇蛇毒b也由60個氨基酸組成,僅從C-末端起的第10位氨基酸殘基與長吻海蛇a不同。蛇毒含蛋白酶、轉氨酶、透明質酸酶、L-氨基酸氧化酶、磷脂酶、膽鹼酯酶、抗膽鹼酯酶、卵磷脂酶A、核糖核酸酶、去氧核糖核酸酶、磷酸單酯酶、磷酸二要互酶、5-核苷酸酶、ATP酶、二磷酸吡啶核苷酸酶、二磷酸吡啶核苷酸焦磷酸酶等。
備紅蛋白經二乙氨乙基交聯葡聚糖柱層析分析出2個主要血紅蛋白,佔總血紅蛋白的70%,其中相對分子質量大的血紅蛋白由4個相對分子質量為66000-7000的亞基組成,為α2ββ的四聚物。
5.半環扁尾海蛇蛇毒,含有海蛇神經毒素(erabutoxin)a、b、c,神經毒素(neurotoxin)b,1種長鏈α型神經毒素:半環扁尾海蛇毒素Ⅲ(laticauda semifasciata toxinⅢ,LSⅢ),還含有磷脂酶(phospholipase)A2Ⅰ,A2Ⅲ。
6.扁尾海蛇蛇毒,含磷脂酶A2。
7.裂鼻扁尾海蛇蛇毒,也含有半環海蛇蛇毒中的主要神經毒素:海蛇神經毒素a、b。
8.藍灰扁尾海蛇蛇毒,含有2個長鏈神經毒素:藍灰扁尾海蛇毒素a、b(Laticauda colubrina toxin a、b,toxins L.c.a、b),兩者均由69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包括8個半胱氨酸殘基。蛇毒中還含藍灰扁尾海蛇磷脂酶A2Ⅱ(brina phospholipaseA2Ⅱ,LcPLA-Ⅱ)和藍灰扁尾海蛇磷脂酶A2同系物I(brina phospolipase A2 homolog I, LcPLH-I),兩者都是含有118個氨基酸殘基的長鏈,其中包括14個半胱氨酸殘基。

【藥理作用】
1.神經肌肉傳遞阻滯作用,從平顛海蛇毒腺提取物獲得19個蛋白組分,經離體小雞頸二腹肌試驗,其中14個具有突觸後神經毒作用。組分Ⅻ再純化得到組分Ⅻ-2-4,在1μg/ml時,短時間即可阻斷刺激神經所引起的肌肉收縮反應,肌肉對直接電刺激的反應基本不受影響,對氯化鉀的反應依然存在,但對乙酸膽鹼的反應消失。這種神經肌肉傳導的阻斷作用,經反覆沖洗 6h均未見逆轉。從該蛇毒中分離純化的另一組分X-2-4與Ⅻ-2-4一樣,也為突觸後神經毒。經放射性配基結合實驗表明,組分X-2-4可抑制125I標記的眼鏡蛇神經毒素與膽鹼受體結合,其IC50為7.45nmol/L,表明該組分可競爭性地與膽鹼受體結合而發揮阻斷作用。青環海蛇蛇毒10(-6)g/ml在短時間內對小雞頓一1腹肌即引起神經肌肉傳遞阻滯,即刺激神經不引起肌肉收縮,而直接刺激肌肉則可引起收縮反應。沖洗後 3h內傳遞阻滯仍不能逆轉。青環海蛇毒為2×10(-6)g/ml時,不但引起神經肌肉傳遞阻滯,而且在直接刺激肌肉時,使肌肉收縮減弱。提示其主要是神經毒,對骨骼也有直接抑制作用。扁尾海蛇毒所大扁尾海蛇毒素(laticotoxin),系由62個氨基酸組成。相對分子質量約為6250,它作用於突觸後膜,與乙酸膽鹼有競爭性粘抗作用,也可抑制肌肉收縮,其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大部分能被澳新斯的明所對抗。牛杯海蛇所含海蛇神經毒素,也可與骨骼肌終極乙酸膽鹼受體結合,阻止種經末梢釋放的乙酸膽鹼與該受體結合,產生骨路肌鬆弛作用。
2.鎮痛作用小鼠腹腔注射青環海蛇毒70μg/kg,用熱板法測痛, 90min後痛閾時間延長率達177%,而注射23.9μg/kg,90min後痛閾延長率達23.2%,120min後達41.1%。其鎮痛效應較鹽酸嗎啡強,但起效較慢,鎮痛持續時間較長。
3.其他作用青環海蛇的酶解產物(HYB)給小鼠口服,每日4g/kg,連續7d可顯着增強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提高小鼠碳廓清率,增加小鼠脾臟重量,延長戊巴比妥睡眠時間,減低肝勻漿細胞色素P-450含量。
4.毒性小鼠腹腔注射平領海蛇全毒的LD50為525μg/kg,95%可信限為477-573μg/kg,組分X-2-4則分別為161μg/kg和149-173μg/kg。另報道腹腔注射全蛇毒LD50為408μg/kg,95%可信限 380-436μg/kg,組分Ⅻ-2-4則分別為94μg/kg、86-102μg/kg。
以青環海蛇毒1mg/0.1ml加入離體豚鼠心臟,30min內未見心肌收縮力、房室傳導及心率的明顯變,冠脈流量也無顯着改變。麻醉貓靜滴青環海蛇毒(10(-4)g/ml),滴速 27ml/h,給毒後10min,呼吸即開始出現抑制,呼吸頻率變慢,幅度變淺,血壓升高,繼續給泰約40min,蛇毒量為0.7-1.04mg/kg時,呼吸完全停止,血壓驟降,心率變慢,此時立即給予人工呼吸,血壓、心率及。動電圖即逐漸恢復到紀毒前水平,繼續給蛇毒150min,未見。已率、血壓反。動電圖改變。提示青環海蛇毒只對呼吸肌或運動神經有毒性作用,而心血管功能小受影響。小鼠靜注青環海蛇毒的 LD50為0.346土0.09mg/kg。
人被青環海蛇咬傷後即感輕微疼痛,傷口不腫不痛、不癢,有麻木感,3-5h後出現全身中毒症狀,全身肌肉鬆弛癱瘓和呼吸抑制,並直接損害骨骼肌,使肌肉溶解釋出多量肌紅蛋白。對血壓的影響是先引起血壓上升,後很快下降。動物試驗可刺激離體蛙心,對離體蛙胖腸肌有箭毒洋麻痺作用。增加兔毛細血管通透性,輕微增加免心冠脈流量。
長吻海蛇毒素(pelamitoxin)給小鼠靜注的LD50為0.044mg/kg長吻海蛇毒素 a對家兔呼吸先興奮後麻痺,呼吸麻痺前動脈血壓下降,股骨前肌的神經刺激反應被抑制。

【性味】味鹹;性平

【歸經】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通絡止痛;解毒。主風濕痺痛;肌膚麻木;疥癬;皮膚濕癢;瘡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亦可煮食或浸酒。外用:適量,浸酒搽擦。

【注意】《廣西藥用動物》:高血奪患者忌服。

【各家論述】《本草拾遺》:主赤白毒痢,五野雞病,惡瘡。炙食,亦燒末服一、二錢 匕。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