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火旺食療方法有哪些

陰虛,陰不制陽,陽相對亢盛而致虛火熾盛的病理變化,可見到煩躁易怒,兩顴潮紅,性慾亢進等症。陰虛火旺症狀:陰虛則不能制陽,致使陽相對亢盛發展而成陰虛火旺證。陰虛火旺證可偏重於不同的臟腑,臨牀所見,以心、肺、肝、腎為主。

虛火旺食療方法有哪些

症狀

(一)主症;咽乾口燥,心煩易怒,轟熱升火,舌質紅絳。

(二)臨牀表現:咽乾口燥,轟熱升火,心煩易怒,舌質紅絳,脈細數。或夜寐多夢,心悸,舌碎,小便短赤(心火),或頭痛,面紅,目乾澀痛,口苦大便乾結,脈弦(肝火),或乾咳少痰,痰中帶血(肺火),或骨蒸潮熱,顴紅升火,男子遺精,甚則陽強易舉,女子夢交(腎火)。各髒的火旺可以交叉出現。

(三)證情分析:本證產生各種症狀的機理,一是陰虛有熱,陰虛則燥,陰虛則靜少動多,二是一個或幾個臟腑的火旺。

(四)本證的發展及影響:本證大多表現為慢性過程。其進一步發展,陰愈虛則火易旺,火更旺則陰更傷,形成惡性循環,病情日益加重,往往導致腎陰、腎精耗竭,甚至出現陰竭陽越的危象。


陰虛火旺臨牀表現:午後潮熱,或夜間發熱,發熱不欲近衣,手足心發熱,或骨蒸潮熱,心煩,少寐,多夢,顴紅、盜汗、口乾咽燥,大便乾結,尿少色黃,舌質乾紅或有裂紋,無苔或少苔,脈細數。或伴有口腔潰瘍反覆發作,疼痛,伴頭昏,腰痠乏力等。

口腔潰瘍的發病是由於“心脾有熱”,也和陰虛火旺有着不可分的關係,特別是複發性、習慣性的口腔潰瘍,一般都是腎陰虛、心脾熱引起的。也就是説,調理陰虛火旺的同時,可以治癒口腔潰瘍。

虛火旺食療方法有哪些 第2張

病因

陰虛火旺病因:指陰精,如精液、有形的津液等虧損,而致虛火亢盛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性慾亢進、煩躁易怒、兩顴潮紅、口乾、咳血等症狀。

陰虛火旺是指陰陽失調、陰虛則陽亢並生熱化(成)火,出遊陰虛內熱現象外,尚有面紅,目赤、咽乾、喉痛、出血、心煩、苔少、舌質紅瘦、脈細數等證。

陰虛火旺是指臟腑陰分虧虛,失於滋養,虛熱內生的表現。心、肝、肺、脾、腎均可出現此種情況。臨牀以腎陰虛較為常見,症狀包括潮熱盜汗、心煩、失眠,或男子早泄、遺精,女子經少或經閉,或骨蒸發熱、腰膝痠軟、耳鳴等。

陰分的主要功能,除了滋養、濡養各臟腑組織外,還負責制約陽氣,以免陽氣外露。陽氣是以熱、動、升為特點,陰分則以寒、靜、降相對應。若陰分虧虛,無力制約陽氣,人體會出現陽氣偏盛的虛熱狀態,所謂「陰虛則生內熱」。《內經》:「年過四十,陰氣自半」,隨着年紀長大,或熱病之後,或房事不節等,均易耗損真陰。

陰虛火旺無特定某一種疾病,相反常見於不同的疾病當中,如更年期綜合症、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後遺症、耳鳴及失眠等。患者一般以女性為多,因女性月事易耗損陰血。如女性更年期以潮熱、盜汗、心煩、失眠為主症,就有明顯的陰虛火旺症狀。

有時在患病及治療過程中,會出現體質的轉變。數年前治療一位血癌患者,原本屬正氣不足的體質,經化療後出現晚上大汗出、自覺身熱、雙手心、足心熱、失眠等陽亢陰虛之症。

虛火旺食療方法有哪些 第3張

預防護理

(1)節制性生活,一般陰虛火旺都是由於陰精虧損所致。

(2)禁食温燥的水果、調味品等,如荔枝、龍眼、榴蓮、芒果、八角、花椒、肉桂等,也不要吃高脂肪、高熱量等油膩的食品,麥當勞、肯德基的東西還是戒了的為好。

(3)禁食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可以少喝一點綠茶。平時也可以以綠豆湯解渴,但綠豆性寒,脾胃虛寒滑泄者忌之。

(4)晚飯少食。

治療方法

對症中藥:對症中藥有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玉女煎等。具體是否需要服藥、需服何種藥,請經中醫師診斷後由醫生確定。

六味地黃丸是滋陰補腎的名方,市面也容易買到中成藥,若合陰虛火旺證型的均可服用,但感冒期間不宜服用。除了服藥外,最好的育陰方法當然是健康的起居生活,因過度勞累、夜眠、思慮過多心力消耗都是損傷陰份的。可見《內經》:「不妄作勞」確是育陰養生的重點。

虛火旺食療方法有哪些 第4張

陰虛火旺引起的口腔潰瘍:陰虛火旺引起的口腔潰瘍可以用熟地歸芪湯治療。

1、藥物組成:熟地15g 女貞子10g 山藥10g 丹皮l0g 生黃芪10g 當歸10g 川芎10g 牛膝10g 山茱萸10g 茯苓l0g

2、製劑用法:上方加水煎至300ml,每日1劑,分2次温服,連服4周為1療程。

3、適應病證:口腔潰瘍,肝腎陰虛,虛火挾瘀型。證見口腔潰瘍反覆發作,疼痛,伴頭昏,腰痠乏力。

4、病案舉隅:王某,女,53歲 醫學教 育網收集整理 。口腔潰瘍反覆發作5年餘,每年發作10餘次。診見舌尖及兩頰粘膜多處潰瘍,疼痛劇烈,伴頭昏、腰痠乏力,舌質暗紅有瘀斑,脈沉細。診斷為口腔潰瘍,證屬肝腎陰虛,虛火挾瘀。治以滋養腎陰、活血散瘀。用上方連服4劑後,部分小潰瘍開始癒合,疼痛緩解,又原方繼服6劑,口腔潰瘍痊癒。為鞏固療效,原方再服5劑,隨訪半年未發。

虛火旺食療方法有哪些 第5張

5、治療機理:《聖濟總錄?口齒門)謂:“口瘡者,由心脾有熱,氣衝上焦,重發口舌,故作瘡也。”本病初起在心脾,但久病不愈或久治不愈者,其病變在腎。或因心脾積熱,熱盛傷陰,久病及腎;或因治療時濫施苦寒瀉火之品,攻伐太過,耗氣傷陰,則虛火愈熾;或因酒色勞損,素體肝腎虧虛。故本病雖與全身臟腑功能失調有關。但主要以腎虛為主,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氣機失暢,氣滯血瘀為基本,故治以滋補腎陰為主,佐以活血散瘀以促進血液循環。方中熟地、山茱萸、女貞子、山藥、丹皮、茯苓滋補腎陰,滋補而不留邪,降泄而不傷正;加黃芪益氣託毒,斂瘡生肌活血;加當歸、牛膝、川芎以養血活血散瘀,引火下行。該方功在滋補腎陰、活血散瘀、斂瘡生肌。應用本方時應注意,兼心脾積熱者加炒山梔、川連、淡竹葉;兼中焦虛寒者加黨蔘、白朮、乾薑;兼腎陽虛者加肉桂、補骨脂、仙茅;兼便祕者加火麻仁、郁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