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會2》:所有的笑點都是死磕的結果

《吐槽大會2》:所有的笑點都是死磕的結果

在《吐槽大會》第二季最新一期節目中,王迅吐槽陳志朋的穿衣風格辣眼睛“我是小虎隊的忠實粉絲,當年他們解散的時候,我哭得稀里嘩啦的,對他們感情太深了。今天看到陳志朋,我也哭了,辣眼睛啊,辣得我老淚縱橫。”

明星被人當眾吐槽還能氣定神閒,這件在平日裏看起來不太可能的事情,卻在《吐槽大會》中實現了。

《吐槽大會》第二季已播出9期,總播放量達到13億,單期最高播放量超2億,#吐槽大會#微博話題閲讀量達到20.6億,討論度達到259.6萬。看過《吐槽大會》第二季的觀眾在被節目中好玩有趣的槽點及明星嘉賓的幽默逗樂的同時,也為這檔節目的“不一樣”點贊。豆瓣網友説“段子好玩,看着看着總能被逗笑,單從笑點來説,《吐槽大會》在眾多綜藝中絕對是No.1。”網友靈蹊評論道,“《吐槽大會》乍一聽全是成見,實則是最沒有成見的。節目把成見攤開來,理解並消化,並試圖帶着觀眾一起去包容和接納。它就像一個嘴巴毒辣的老朋友,看起來厲害的不行,心裏全是温柔跟善意。”

《吐槽大會2》:所有的笑點都是死磕的結果 第2張

“吐槽”手藝愈加嫻熟

《吐槽大會》第一季的成功奠定了其頭部綜藝的地位,第二季在第一季的基礎上完成了舞美及製作方面的全升級,包括對嘉賓區、發言區、主咖區進行調整後營造出了一種對立感,然而對於這檔重內容、輕模式的節目來説,最重要的升級還是嘉賓圈層和內容本身的幽默程度。

第二季的嘉賓圈層從影視圈的演員、導演、編劇、經紀人,到音樂圈的歌手、製作人、鋼琴家,再到體育圈的運動員、教練、解説、主播,還有魔術圈的劉謙、網紅圈的papi醬、脱口秀圈、產品圈產品經理、主持人圈,嘉賓的選擇包含了各個圈層。

其實《吐槽大會》第二季每一期都是一個打破又重建的過程,就像笑果文化董事長葉烽説的《吐槽大會》本身就是一檔強內容的節目,所有出彩的地方都在內容本身。“模式的強是強在隱性,其背後的內容才是關鍵,所以這個遊戲規則是不能被打破的,比如説為什麼讓被吐槽的明星到最後才有機會開口,前面為什麼不説,那樣一來一回是不是更熱鬧,那個不是吐槽了。”

作為一檔強內容的節目,《吐槽大會》第二季對內容及創作本身的要求也更加嚴格。

製作團隊為了保證節目質量,有一套嚴謹的創作流程。台本從創意撰寫,到最終上台的前半小時都在不停被改寫,參與者從編劇團、導演組、經紀人到藝人經理前後幾十人。甚至把最資深、或者最大牌的藝人,也變成台本的參與者。更何況,每一個嘉賓都是新的,每一期節目都是團隊打破自己、重新創作自己的過程。這是吐槽背後最難的地方,也最難得。

《吐槽大會》團隊某核心人員表示“按照節目組的編劇的策略,一期一個小時的節目成片基本上平均會有137個左右的包袱,除去走台、入場、花絮等時間,表演淨時間大概是44分鐘,算下來平均20秒一個包袱。”

另外在劇本的創作中,每個嘉賓都有相對應的編劇,共同完成劇本創作,包括“練習現場應該如何表達,怎樣甩包袱,手勢如何做,表情怎樣到位,如何迴應其他嘉賓等諸多反應。”

觀眾看到的好玩有趣,其實都是《吐槽大會》整個團隊花時間和精力堆出來的。可能只是一個梗,一次無意識的發笑,都要經歷反覆推翻又重建的過程。

哪有什麼隨隨便便的突破,只不過是有一羣人在觀眾看不到的地方拼命死磕而已。

《吐槽大會2》:所有的笑點都是死磕的結果 第3張

嘉賓的選擇是一種智慧

這檔節目要傳達的是“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理念,特別隨着生活壓力的增大,生活中免不了使用“吐槽”這門手藝作為獨特的解壓方法。

而怎樣做到“優雅的吐槽”,如何把吐槽轉化為一種別緻的交流方式,顯得極為重要。在關於吐槽尺度的拿捏上存在多一分則冒犯,少一分會尷尬的風險。特別是對於一檔需要觀眾去品評的綜藝節目,如何做到既不冒犯嘉賓又顯得好玩有趣,需要創作團隊具體到每一個環節。

其中主咖嘉賓的選擇就是一件非常慎重且需要智慧的事情。

明星嘉賓作為公眾人物,時常被鮮花掌聲包圍,他們習慣了被讚美,卻鮮少有人能接受當眾被吐槽和品評,把自己不美好的東西拿出來讓人吐槽,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和底氣。

比如《吐槽大會》第二季節目邀請了伊能靜、papi醬、郎朗、馮瀟霆、潘粵明、金星、劉嘉玲、張雨綺、筷子兄弟等作為主咖。

他們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受爭議的地方,比如張雨綺被吐槽蹭紅毯、金星的毒舌也時常被拿來評説、papi醬被撤資。但相同的是他們做事有態度,作為公眾人物他們身上所具有的正能量,能給觀眾帶來積極的影響。

《吐槽大會》主持人張紹剛在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被問及為什麼會選擇沒有多少槽點的papi醬做主咖時,張紹剛的回答很有意思“首先態度,所謂槽點更多,指你是不是能用開放的心態面對玩笑。誰的生活沒有槽點,看你能不能把這些槽點大而化之地説出去。我經常説説‘説破無毒’,遮着藏着,它就不斷地漚着,有一天就漚爛了......”

其實説到底爭議只不過是這些嘉賓身上很小的一個點,通過這個點能看到他們身上更多的閃光點。站在《吐槽大會》的舞台上接受別人的吐槽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也只有那些能勇敢面對質疑,在自己的領域兢兢業業做出了成績的人,面對生活中的打擊比一般人更有毅力,豐富的閲歷及積極的生活態度使得他們有底氣去接受別人的吐槽。

他們面對吐槽時的態度也能對觀眾起到一定的啟發意義,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即便是舞台上光鮮亮麗的明星嘉賓也有被質疑和誤解的時候,關鍵是他們怎麼去面對這些問題,用什麼樣的態度作為迴應,這是節目在歡笑之餘帶給觀眾的思考。

比如在第四期節目中國足隊長馮瀟霆對國足現狀的迴應,不僅戳中球迷的淚點,也被很多非球迷圈粉,甚至開始開始關注國足事業的發展;著名鋼琴家郎朗,在外界看來似乎是很嚴肅的一個人,通過節目觀眾看到了他才華之外有趣的一面;還有張雨綺,坦然面對各種吐槽,不驚不惱,面對她只有美的吐槽,她迴應“會一直美下去”,吐槽起別人也是有理有據,灑脱豪爽的性格展露無遺,觀眾反而被她的這種好性格圈粉。

而這一點也正好符合《吐槽大會》“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的節目理念,互聯網時代,年輕觀眾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吐槽”這種看起來有一些“酷”的交流方式,也逐漸成為他們表達觀點的一種選擇。

《吐槽大會》的節目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當下互聯網年輕觀眾的審美。突破傳統的、含蓄的表達方式,嘗試現在年輕人能夠接受的“吐槽文化”,經營好吐槽這門手藝,在不冒犯別人的同時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

事實上,我們從小接受的都是關於美的教育,我們讚美別人也渴望被讚美,卻唯獨缺少接受批評和吐槽的能力,在以往的節目中我們聽到的是嘉賓之間互相讚美的聲音。其實生活中我們更需要傾聽不同的聲音,學會消化別人的吐槽反而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吐槽大會2》:所有的笑點都是死磕的結果 第4張

在笑點裏完成槽點

眾所周知,中國人的處事方式向來含蓄,與人交往提倡的是彬彬有禮、和氣生財,不習慣也不擅長將“吐槽”這種事情拿上台面。

《吐槽大會》則把“吐槽文化”滲入到節目中,突破了傳統脱口秀節目的常規思路,這在被傳統文化浸潤的環境中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企鵝影視天相工作室副總經理邱越也曾表示做這檔節目最大的難關在於摸索合適的吐槽方式,化解嘉賓的尷尬,“中國人不習慣在現場表達不同意見、互相吐槽。化解這個尷尬其實是非常大的難度,這個節目其實我們進行了挺長時間的摸索,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就目前節目效果來看《吐槽大會》第二季在經過了第一季的破冰之後,對於吐槽這門手藝的掌握愈加嫻熟。幾個人坐在一起,互相爆料吐槽讓觀眾看得很過癮,但這種過癮的前提是嘉賓不會覺得被冒犯。即便接受吐槽的主咖嘉賓有足夠豐富的生活閲歷和智慧,如何準確拿捏吐槽尺度仍然是節目創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不冒犯到明星嘉賓的同時還能保持19秒一個笑點的神話,這是《吐槽大會》的精髓所在,也是創作中最難攻克的難關。

邱越曾對這個問題表達過看法“冒犯與否這個度的把握有三點很關鍵,首先是節目頂層價值觀的設計;其次要因人而異,每個人能接受的邊界是不同,就要找準邊界。最核心的一點是,一定在笑點裏面完成這個槽點,一些看似會冒犯的槽點巧妙地放在笑點裏面,嘉賓自己聽着都想笑,就不覺得是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