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語言質量,決定孩子能否優秀成長

醫學界有兩大發明,一是麻醉藥,二是消毒藥。結果是麻醉藥推廣得更快速有效。為什麼呢?因為麻醉藥的效果顯而易見,讓病人免於疼痛。消毒藥的推廣則遇到了重重困難,因為它的效果難以被看見,無法被衡量。醫生們做完一台手術就直奔下一台,沒有意識到洗手消毒的重要性。醫生查房也是看完一個病人就下一個病人,病毒則是通過醫生的手在傳播。直到最後爆發更大面積的傳播,才引起人們的重視和反思,才意識到消毒的重要。

父母的語言質量,決定孩子能否優秀成長

在教育方面,也同樣上演着類似的事情。很多父母和老師沒有意識到孩子是什麼時候,通過什麼樣方式有效接受教育和指導。家長們通常等到了小孩子到了小學初中,在學習上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低下,學習成績不好,他們才去反思,到底為什麼我的小孩智力跟別人的不一樣,為什麼他的學習能力就是不好。這時候我們的家長就扮演着嚴父慈母的方式,軟硬兼施的通過各種方式想彌補教育的缺陷,努力給他們報各種補習班,讓他們提高成績。就像病症爆發出來的時候一樣,趕緊去治療以圖平復一切。而我們卻恰恰忽略了小孩子三歲甚至是六歲以前的語言啟蒙,還有各種思維能力的啟蒙,因為那時候他們不會説呀,怎麼衡量他們的投入有效呢?沒那麼重要吧。

父母的語言質量,決定孩子能否優秀成長 第2張

科學研究表明在幼年的時候就是六歲以前父母對孩子的語言輸入越多語言質量越好,孩子學習能力越高。越是忙於生計的父母,對孩子語言交流更少,説的話更簡單,孩子受到的語言刺激就很少了。我們可以説,科學研究只是針對特定羣體的樣本,不一定是真理,但它確實給我們育兒啟發。我們作為父母作為師長,更應該從自己身邊的小孩入手,從身邊的案例入手,去觀察孩子是否真的受到語言質量影響。

  朋友家是二胎家庭,職場媽媽下班後還要照顧兩個孩子,疲於奔命。所以電視手機就成為了保姆。朋友説,他都喜歡看卡通片呢,也能學習知識,我就要哄小的睡覺,那大的就讓他一直看電視吧。漸漸的,電視取代了真正的父母成為了兒童的每日依賴的電視保姆。父母都沒有辦法安撫小孩情緒,阻止她的哭鬧折騰的時候只要打開手機視頻,只要打開電視,孩子馬上就不哭鬧了,這是為什麼呢?從小時候我們就給予了電子產品的強興奮劑,那以後出現更大的困難又該用什麼解決呢?

父母的語言質量,決定孩子能否優秀成長 第3張

讓我們重視幼年時期的親子交流吧。語言是重要的載體。會不會説話,在育兒方面也是至關重要。今天我帶女兒去遊樂場玩耍,錄下了她滑滑梯的視頻。回看的時候,發現老公和我都一直大聲呵斥着女兒,"快快快坐下來,別擋着人家。""小心點別東張西望"等等。雖然孩子沒有表露不快,但是我心裏卻有説不出的滋味。我所有語言表達出來的是滿滿的緊張和焦慮,長此以往會不會也感染到孩子,讓她不敢挑戰自己嘗試新事物呢?我們以為他們什麼都不懂,所以不屑於説太多,也不注意怎麼説能讓他們接受。脱口而出的話,有些時候卻是傷害。“再不吃飯就不給你看電視!”“再不聽話就不要你”“趕快過來寫作業,不然打死你” 有時候我在想,作為承受能力強的大人,能夠經得住家人天天這麼跟你説話嗎?“再抽煙就別吃飯了”“工資不上交就跟你離婚”。恐怕沒有人能接受吧,那麼脆弱敏感的孩子怎麼承受得住語言暴力呢?

父母的語言質量,決定孩子能否優秀成長 第4張

作為父母,即便能提供的物質生活有限,但至少在感情交流,言語交流上,讓我們的孩子感受到尊重和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