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聲説話的修養,是一種個人散發的貴氣

有一些小孩子喜歡在公眾場合大吼大叫,在公交車、商場都有他們的身影。經常也伴隨着一聲啼哭展開序幕。除了不能自已的哭泣,還有的是產生於和父母之間的抗爭。母親説要小聲一點,寶寶就要嘻嘻哈哈再提高几個分貝,母親再次施以訓斥,寶寶也絕不認輸要用吼叫蓋過母親的權威。孩子的堅持力絕對超過父母的想象,直到母親無可奈何,孩子變勝利地再次大聲唱起歌來。當人們給予體諒的時候,這是一種童趣。但是當有人因為孩子的音量感到不適的時候,這關涉到一種禮貌上的不尊重。

父母最初培養孩子的禮儀的時候,會關注兩個方面,禮貌舉止和禮貌言語。説話的音量也成為一種基本要求。宴會上的觥籌交錯,KTV中的歌聲,即使我們可以聽到很高的音量也覺得理所當然。它劃出一塊空間,讓人們去盡情喧鬧,它在社會規則下是合理的。但是場景一旦變換至咖啡廳、地鐵,甚至是醫院、圖書館,大聲説話就變得不合時宜,是一種對於社會規則的破壞,對於他人的侵犯。

小聲説話的修養,是一種個人散發的貴氣

不僅是在公共場所,當父母在家裏大聲叫嚷的時候,無疑是給了孩子一個榜樣,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合理且有用的。那麼對於自控力不強的孩子,更加容易將這種習慣帶到公眾場合之中。

特別是人羣日益密集的公共場合,和放飛心靈的田原密林不同,它更加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彼此相互劃下一條界限,不僅是空間上的,也是聲音上的,才能夠讓人感覺到舒適。噪音早已充斥着我們的生活,讓我們難以的情形難以平緩下來去思考,為此追求安靜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