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子女心理教育的方法 孩子的7大心理問題

單親家庭子女心理教育的方法 孩子的7大心理問題

自閉

家庭的破裂,彷彿是“天降橫禍”,對年幼的孩子來説,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因而他們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們還不具備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一時還難以面對家庭破損的嚴酷現實,因而會感到無所適從、悶悶不樂。孩子也懂得比較,他們會拿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感到自己處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與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別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變得膽怯,缺乏自信,缺乏進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而且因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這些孩子由於被父母所疏遠而產生抑鬱,不願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表現出神經過敏的症狀。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後議論自己家庭的缺損和父母的離異,認為別人都瞧不起自己,不願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閉,不願外出活動,不願與人打交道,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徵。

自卑

由於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裏,面對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無法適應無父或無母的環境。孩子的心理沒有成熟,他無法去體會父母們的生活,無法理解父母們的苦衷,幼小的心靈脆弱、敏感,沒有自我調適的能力,一旦受到衝擊,就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特別是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過去的生活。而現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鬱和自卑的心理,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快樂,看不到自己的快樂在那裏,於是拒絕快樂,沉浸在憂慮、悲傷中。

同時孩子這時最敏感,面對同伴們和社會的關懷,他們會過於在意,甚至發生誤解,長而久之,他們將從人羣之中脱離出來,進入自我封閉和孤獨的空間,從而導致性格交流的極大障礙,長此以往,他們就會產生心理疾病。

自責

自責表現為對個人能力和品質作出偏低的評價,從而自我責備、自我鄙視、自我輕蔑,將一切的不如意歸因於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傾向。單親家庭的子女有較為強烈的自卑感,他們感到自己不如別人,悲觀失望。

由於對自己的評價偏低,因此他們把工作和學習的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無能,產生不安、內疚、失望等消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導致自己的整個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對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往往因自歎無能而輕易放棄。許多單親家庭子女受到批評後,總認為是自己不好,在別人笑自己的時候,總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

焦慮

對人焦慮是調查與他人接觸時,對困難和失敗的預感程度的指標。單親家庭子女在他們父母親離婚的過程中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攻擊,學習到的是討價還價、相互敵視,因此,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缺乏信心,他們的監護人由於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緒失調,極易把這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膽中,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應付家庭破碎後的家庭關係,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們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結交夥伴時總怕別人説自己的壞話,被人説了什麼總是不開心,在對人關係上具有退縮、焦慮的特點。

單親家庭子女心理教育的方法 孩子的7大心理問題 第2張

抑鬱

因為父母的分裂,必然帶來家庭的硝煙或冷戰,孩子長期生活在壓抑的空間,時時為父母的關係而擔憂,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氣、泄憤的出氣筒,孩子成天處在恐懼和擔憂中,沒有安全感,時刻擔心、害怕家庭戰爭的爆發,會使自己體無完膚。這樣長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和敵對情緒,對同伴永遠保持距離,自我保護意識過強,敵對情緒很大,單親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壓抑、鬱悶、煩躁,心理困擾無處排解。

由於壓抑太久,一旦爆發出來,能量也就越大,極易產生極端行為。這種傾向在女孩身上表現為想痛哭或離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則表現為攻擊行為。

妒忌

單親家庭的孩子,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所能獲得的享受,一般來説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這些正足每個孩子所渴望的。由於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們的心理就容易從最初的羨慕演變成妒忌、僧恨。在心理上他們會表現出對父母一方特別依戀,希望能從父母一方獲得雙倍的回報,在物質享受上,如果他們不能正確對待這種差距,認為別人能得到的,自己也應該能夠擁有,就容易導致偷竊等犯罪行為的發生。

逆反

由於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為別的孩子奚落和欺負的對象。然而他們也渴望車嚴,渴望被人欣賞,於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現出與眾不同,有時甚至喜歡“頂牛角,對着幹”,以顯示自身的存在價值。

一、單親家庭子女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

1.缺乏安全感

馬斯諾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現在的社會,誰家也不缺吃食。即使是後孃也不會像以前的故事裏寫的不給孩子吃穿。那麼安全感就很重要了。在單親家庭的孩子未成年之前,容易對自身安全方面出現恐懼,害怕被放棄,沒人要自己。我班有個學生,升三年級的時候,剛開學,每天哭着不進班,就要跟着接送他的奶奶走,這個年級哭着不上學的學生我上班二十多年了還沒出現過,通過下面問班主任,才知道,原來是在假期的時候,該學生的母親離開他們父子走了(離婚)。而孩子不清楚為什麼媽媽不見了,不要他了,沒有安全感。在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之前,對未來充滿了恐懼。

2.出現把孩子“放空”的局面

曾有一位山西的媽媽電話裏説了一件讓自己困惑的事情,自己帶着孩子,但是,卻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把孩子放在了封閉式的貴族學校,並且要求孩子的爸爸多操心,其父根本沒管過孩子。孩子認識了社會上的同齡夥伴,出入網吧,通宵達旦,抽煙喝酒,養成了不良的習慣。一次媽媽在網吧找到了兒子,讓其回家,孩子竟然和她在大街上打了起來。

離婚之後很容易出現把孩子“放空”的局面,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組建了新的家庭,就想把孩子推給對方,因此,相互之間扯皮、推諉,這種做法只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孤立無援”的。

3.學習不好,沒有自信

單親家庭的孩子如果出現了心理的問題,就會變的不自信,再加上有的孩子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們重點關注把孩子拉大,很多人想讓孩子學習好,可自己就不會,心有餘而力不足,輔導不了孩子的學習,孩子自己內向、不愛跟人交流,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二、解決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方法

中國歷史上在單親家庭長大的知名人士有很多,如孟子、范仲淹、歐陽修、岳飛、康熙、朱鎔基、蔣介石等。國外單親家庭長大的名人有彼得大帝、貝多芬、莫扎特、奧巴馬等。這些人雖然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但是依然能成為名垂青史的人物。這些必然的存在一定是有效的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

1、更新家長和孩子的觀念

首先家長的觀念要更新,千百年以來,社會的基本單位是由家庭組成的,一個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組成,父母共同養育子女,為家庭延續血脈,為人類繁衍後代。可是也有的家庭是由父母中的一方和孩子組成。只要經濟條件許可,自己能單獨撫養孩子的父母可以選擇不再結婚,孩子能認可這種家庭存在的方式,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的發展,能正確的對待社會、朋友,親人。總比父母雖然沒離婚,但卻常常吵架,使孩子心理總有不安全和煩躁的感覺好。

單親家庭子女心理教育的方法 孩子的7大心理問題 第3張

2、持續關注孩子的心理教育問題

作為單親孩子的監護人,要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負責,不止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食物和衣服,還要讓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哈佛女孩劉亦婷、作家遲莉的孩子都是單親的孩子,她們的成功給了我們警示:要持續的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從出生到長大,不論碰到什麼事情,都要始終如一的對待孩子,尤其是心理,不能“放空”孩子,想起來管一下,忙起來就把孩子忘了。

3、自強不息給人以朝氣蓬勃的信念

監護人一方必須表現出自強不息的狀態,證明我能支撐這個家,給孩子以安全感。從不説父親(母親)的壞話,否則孩子會懷疑幸福的可能性。這樣,一個家給人以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信息,使家裏充滿陽光。

4、輸入正能量的東西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作為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家長,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上都要注意給孩子灌輸正面的、陽光的情緒和狀態,讓正能量在孩子心底生根、發芽,為孩子一生的健康心理奠定基礎。

5、跟老師溝通、配合,共同提高。

學生得到周圍環境的肯定,才能樹立自信,有安全感。家長一定要主動的跟老師溝通,才讓孩子各方面都表現出色,不要等孩子多次不寫作業或跟人打架等事讓老師叫家長了,才跟老師聯繫,這樣就被動了,要把孩子不好的行為扼殺在萌芽中。

(二)學校教育對單親家庭的學生的心理影響是潤物無聲的

學生每天跟老師、同學在一起學習、交流的時間比家長要長,所以學校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意義就非常重要了。學校不只是教給學生各方面的知識,還通過養成教育,培養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1、重視學生全面發展,才能戒躁戒焦

前幾年,全社會提倡的小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只要學校認真貫徹上級的方針,開全開齊教育部要求的課程,紮實有效的實施各科的教育,那麼學生就能得到全面的發展。一個學生只有感覺到自己很多題都會做,很多和人相處的事都能自己處理好,生活能自理(比如洗衣服、洗澡、剪指甲、疊被子)等,才能戒躁戒焦,達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境界。

2、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給學生自信,提升學生的人格魅力

在當今社會中,為人處世的基本點,就是要具備人格魅力。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徵的總和,也指個人的道德品質和人作為權利、義務的主體的資格。而人格魅力則指一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今天的社會,一個人能受到別人的歡迎、容納,那麼他實際上就具備了一定的人格魅力。

有條件的學校設立心理輔導課程,有專人負責進行輔導,至少每個班一個月一節團體心理輔導課,讓孩子們學會微笑、學會傾聽、學會拒絕、學會表達、學會合作等,以提升學生的人格魅力。挺起脊樑,做陽光、快樂、健康的孩子。

3、家校聯合,給單親家庭孩子更多的關注。

每年把新生中的單親家庭子女篩查出來,給他們單獨建立檔案,讓任課老師和班主任給這些孩子更多的關注。上課時多提問,多注意此類學生的學習情況,並隨時給予幫助。作業碰到不會做的題,抽時間進行單獨輔導,不要讓孩子的學習一點點的拉下,失去自信。有老師解決不了的事,及時跟家長溝通聯繫。比如,這個學生今天沒些作業,先勸導讓其補上作業,提示以後一定要完成作業,有的孩子老師這樣做也沒用,這時就需要聯繫家長,告之情況,要求共同改正學生的缺點,一步一步的實施和家長制定的方法。

4、給學生一種歸屬感

歸屬感,指個人自己感覺被別人或被團體認可與接納時的一種感受。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害怕孤獨和寂寞,希望自己歸屬於某一個或多個羣體,如有家庭,有工作單位,希望加入某個協會、某個團體,這樣可以從中得到温暖,獲得幫助和愛,從而消除或減少孤獨和寂寞感,獲得安全感。

通過學校統一的規定,讓學生感到我是某校的學生,我要遵守我們學校的規定,從而獲得歸屬感。比如我們學校路隊的養成,學生習慣性的在進校門外20米左右就開始排成一行入校,一直走到自己班裏。

5、每年六一表彰的時候,專門從單親家庭的學生中選獎項給予表彰。

每年一度的全校學生表彰,對學生來説是一件大事,從單親家庭的孩子中選幾個進行表彰,對他們是種鼓勵與關心。

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研究是一個漫長的路程,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把每一個學生都當做自己的孩子,找出適合他們的路子來,使他們能在祖國的陽光下健康的成長,快樂的生活。

單親家庭子女心理教育的方法 孩子的7大心理問題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