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挖出巨型黑船蛆 太重口味膽小慎點(圖)

太重口味膽小慎點!菲律賓挖出巨型黑船蛆又大又黑為什麼世上為有如此噁心的物種小編表示不敢看一眼實在是太噁心!而且這種蛆竟然是吃細菌大的,有沒有被驚到?菲律賓挖出巨型黑船蛆竟長1.52米據稱還有藥用價值!

菲律賓挖出巨型黑船蛆居然為進食也不排泄,為什麼它能活下來?下面讓科學家們為你揭曉吧!

菲律賓挖出巨型黑船蛆 太重口味膽小慎點(圖)

當地時間4月17日,一個國際團隊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文章宣佈他們找到了5個活體樣本,並進行了解剖分析。當科研人員破開巨大的管狀白堊殼,裏面的“居民”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一條1.52米長、5釐米寬的黑色船蛆!

這條巨型船蛆一直生活在一個硬殼內,頭部朝下伸進泥土裏,在泥土中尋找食物。雖然這種生命的存在已知多年,但在此之前,從未有過活體蟲可供研究。

美國東北大學海洋基因遺產中心的DanielDistel説:“即使對它們一無所知,你看到它們的時候也很難不被驚到。”

菲律賓挖出巨型黑船蛆 太重口味膽小慎點(圖) 第2張

DanielDistel和他的同事們在2010年得到了一條重要線索:一個菲律賓電視台在製作紀錄片時,拍到一個土著疑似為了藥用價值食用了一條船蛆。DanielDistel為此激動不已,“我找它們找了20年了,對我來説亦師亦友的RuthTurner找它們找了一輩子!(RuthTurner是美國海洋動物學和軟體動物學領路人、船蛆領域專家,2000年逝世)”

這個紀錄片裏偶然拍到的畫面令一個國際團隊展開了聯合大搜尋。菲律賓當地的研究者曾於2010年和2011年兩次出海考察。在第二次考察中,他們成功在菲律賓東南部棉蘭老島(Mindanao)附近3米下的海泥中挖出了5個活體樣本,並送往菲律賓大學進行解剖分析。

早在18世紀,人們就在海中發現過一些象鼻狀的巨大空殼。根據這些空殼的大小判斷,原本生活在裏面的動物應該有驚人的一米多長。目前還有一些空殼的標本存於世上,但長期以來,人們對這種神祕的生物一無所知。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這隻“罕見而神祕的生物”又被稱為鑿船蟲,是人類目前已知的存活時間最長的雙殼軟體動物。

來自美國、菲律賓和法國的科學家團隊最近在棉蘭老島的一個海灣中發現並收集了五條巨型船蛆。

一段視頻顯示,科學家們仔細地從一邊切開船蛆的殼,然後輕輕地將它搖出來。一條長而細的生命從管狀的殼中滑出。

它屬於某一個船蛆家族,其成員一般要小得多,它們通常會鑽進腐木當中蠶蝕木頭。

這條巨大的船蛆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其體積,還由於它是吃泥土和海底沉澱物,並且是通過一種細菌來達到進食的目的。

於是,與其他船蛆相比,它有一個小得多的消化系統。

這種動物會通過分泌某種物質,自己生成由碳酸鈣形成的管狀硬殼。

它還生出了一個硬蓋,遮蓋它的頭部。研究人員指,在這條巨型船蛆需要長大的時候,就像重新將這個硬蓋分解吸收,從而更進一步鑽入泥土。

此前,因為發現Kuphus生物學構造十分簡單,科學家們懷疑它是最古老的一種船蛆,但這次研究卻證明,Kuphus並非船蛆裏的“老祖宗”,而是船蛆家族中新的一員。Distel介紹道,“它(Kuphus)是由那種吃浮木的船蛆進化而來的。它在解剖結構上的簡單性是為了適應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生活在臭雞蛋氣味中

船蛆一般都會在海面浮木上鑽孔取食,這也是船蛆得名的原因。這種巨型船蛆卻另闢蹊徑,通過自己分泌形成的白堊管殼向下鑽孔,把自己“種”進富含腐殖質和有毒氣體的海底污泥中。值得注意的是,發現它們的這片環礁湖曾是一塊囤積木材的場地。

通過對消化道的解剖分析,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巨型船蛆幾乎不會進食也不會排泄。那麼,它們是如何在幾乎封閉的殼體內生存的呢?科學家們在電子顯微鏡下發現,巨型船蛆的腮上寄居着提供養分的細菌。由於過度依賴細菌提供的能量,巨型船蛆體內的消化器官幾乎完全退化,可以説已經放棄自己進食。

許多雙殼類軟體動物都與細菌存在共生關係。細菌釋放出泥裏的硫化氫,這讓船蛆的生活環境充滿了獨特的臭雞蛋氣味。這些硫化氫是細菌的能量來源。在此基礎上,細菌製造出有機物,供宿主船蛆維持生命。

科學家們認為,研究船蛆是如何從吃浮木演化到與硫細菌共生是十分重要的。在陽光照不到的深海底,有許多管狀蠕蟲和蚌類就是靠海底熱泉附近的硫化氫生存的。巨型船蛆能幫助人類理解那些生物在深海底的演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