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中小股東利益仍是公司治理短板

本報天津7月2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胡春豔)作為上市公司治理狀況的“晴雨表”,昨日在南開大學發佈的“中國公司治理指數”反映出一個引人關注的問題: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合規性逐年提升,但治理有效性尚待提高,中小股東利益保護仍是短板。

保護中小股東利益仍是公司治理短板

發佈“2017中國公司治理評價指數”的天津財經大學校長、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長李維安分析,股息紅利支付明顯下降,以及大量公司為抵禦敵意收購卻“防衞過當”,都是導致中小股東利益受到損害的因素。

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是我國最早發佈的公司治理指數,自2003年以來已連續發佈15年,先後累計對27391家樣本公司開展了治理評價。該指數按照股東治理、董事會治理、監事會治理、經理層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關者治理六大維度對中國上市公司作出評價。

該指數在2003~2017年間總體上不斷提高,至2017年達到新高62.67。2017年公司治理指數評價樣本量為3031家,其中主板1579家,中小企業板815家,創業板570家,金融業板塊67家,其中創業板治理指數仍然居於領先地位,主板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最低。值得注意的是,股東治理指數自2012年以來首次出現回落。

李維安分析,關聯交易的反彈和中小股東權益保護的下降是股東治理指數回落的原因。2017年股東治理指數為65.00,相比2016年降低了1.04,其中,中小股東權益保護降低了1.12,關聯交易降低了3.02。

2017年,分紅的公司比例從2016年的64.8%降到44.2%,現金鼓勵支付率從2016年的27.4%降到18.5%。關連交易也降幅較大,主要原因是關聯方經營性資金佔用和經營性比例有顯著的上升。

近年發生的上市公司控制權爭奪事件導致許多股權分散的上市公司修改公司章程,實施反敵意收購自衞機制來提高敵意收購的難度。但部分公司防禦過度,在提高了敵意收購難度保護創始人控制權的同時,也增加了中小股東提名選舉董事的難度,損害了中小股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