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壯族古老《坡芽歌書》乘勢借力 邁向世界舞

雲南壯族古老《坡芽歌書》乘勢借力 邁向世界舞

合唱團演唱《坡芽歌書》。 任東 攝

中新網丘北7月20日電 (任東 刀志楠)19日,《天籟之音——坡芽歌書原生態音樂會》在陣陣掌聲中落下帷幕。難以想象一個來自雲南偏遠地區的合唱團,可以在沒有任何伴奏的情況下,把大自然的蟲鳴鳥叫和情人間的你儂我儂唱的如此婉轉悠揚和鏗鏘有力。

雲南壯族古老《坡芽歌書》乘勢借力 邁向世界舞 第2張

合唱團演唱《坡芽歌書》。 任東 攝

《坡芽歌書》來源於坡芽村,這是個位於雲南省富寧縣的壯族小山村,村裏住着55户壯族人家,世代以種稻、狩獵為業,至今依然保留着傳唱山歌、與歌為伴的傳統。2006年,在全縣開展的文化普查中,工作人員偶然發現一白色土布上,用紅色仙人掌汁液畫着月、星、樹、稻葉、人等81個物象符號,分別代表着81首情歌的歌名。坡芽歌書就這樣被發現並流傳開來。2011年,“中國富寧壯族坡芽歌書”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農迎春是富寧縣的小學音樂老師,也是《中國富寧壯族坡芽歌書合唱團》成員之一。坡芽歌書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富寧縣組建了合唱團。據農迎春介紹,合唱團現有20多名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有音樂老師、舞蹈演員、電影院職員、坡芽村民,甚至還有拖拉機駕駛員,他們都是因為對《坡芽歌書》的喜愛走到了一起。

雲南壯族古老《坡芽歌書》乘勢借力 邁向世界舞 第3張

合唱團演唱《坡芽歌書》。 任東 攝

合唱團成立初期,對於非專業的成員來説,要一起合唱並不容易。很多人沒有學過音樂,不認得五線譜,也不懂升調降調,排練的過程非常艱難。經過不斷的學習磨合,《坡芽歌書》名氣逐漸打響。2016年,合唱團在俄羅斯獲得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冠軍組無伴奏民謠組別金獎,一舉成名。

《中國富寧壯族坡芽歌書》主編、坡芽歌書發現者之一劉冰山強調説:“把民族的東西和舞台、現代藝術融合起來,是為了讓古老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向前發展,發展就是一種新的傳承,我們要通過現代的舞台化演繹方式,把中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傳承下去。”

對於合唱團副團長李玉昆來説,他並不擔心用壯語演唱的古老情歌會被年輕人遺忘。李玉昆介紹,為了讓優秀的民族文化傳承下去,合唱團專門在富寧縣第一小學開設《坡芽歌書》學習班,“現在縣裏的年輕人大多數都知道《坡芽歌書》是我們壯族的寶貝,並以此為傲。”

雲南壯族古老《坡芽歌書》乘勢借力 邁向世界舞 第4張

合唱團成員手持《坡芽歌書》的81個古老符號與觀眾互動交流。 任東 攝

李玉昆更擔心的是現代化的科技網絡手段和生活現實對合唱團的衝擊和影響。“以前我們對歌都是面對面唱,或者山對山唱,網絡發展以後,現在的年輕人好多都用微信對歌了。”李玉昆露出無奈的苦笑,合唱團成員中最小的才19歲,正是離不開手機的年紀,“用微信對歌,氛圍和大環境變了,意境也就變了”。

據李玉昆介紹,富寧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而且合唱團平時基本沒有收入,有些團員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等辦法先生活下去,才能繼續唱歌。但是他堅信“團結就是力量”:“我們要到東南亞、歐洲、美國等更大的舞台去巡演,這是我們的目標和計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