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國家標準終結家政亂象

通過破除劣幣驅逐良幣的不正之風,讓有能力、有責任感的家政從業者脱穎而出,終結魚龍混雜的局面,從而帶動整個家政服務業的良性發展

用國家標準終結家政亂象

□ 劉 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透露,發改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17個部委日前已經聯合發佈了家政服務提質擴容行動方案,未來將建立家政服務企業、從業人員的信用記錄,並鼓勵制定家政服務行業的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7月14日《經濟參考報》)。

近些年來“毒保姆”事件頻發,家政服務行業亂象叢生的狀況令人擔憂,尤其是隨着全面二胎政策落地,很多家庭對家政服務有着現實的剛需。而缺乏規範標準的家政服務業、觸目驚心的惡性事件,讓準備僱傭保姆照顧嬰幼兒的家庭憂心忡忡,不敢輕易將家人的安全健康託付給毫無血緣關係的保姆。隨着80、90後女性逐漸步入生育年齡,有些新媽媽的家庭成員較少或者雙方的父母都比較忙,坐月子的新媽媽又需要人照顧,因此對職業月嫂就有了迫切需求。加上我國多地都有重視坐月子的傳統,大多數產婦更願意僱傭經驗豐富的月嫂,可是想要僱到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月嫂,通常只能靠運氣。

媒體多次報道,現實中頂着各種頭銜的月嫂多數都名不副實,花幾百塊錢費用,那些不符合職業要求甚至毫無經驗的中年婦女都能戴上“金牌”“鑽石”的月嫂頭銜,要求的待遇少則五千,多則上萬。如果花重金請來的月嫂笨手笨腳、好吃懶做,不僅會引起產婦情緒波動、動氣傷身,還可能因誤導嬰兒養育而引發嚴重後果。由於部分家政公司唯利是圖,月嫂的級別甚至可以自封,導致月嫂行業魚龍混雜,讓消費者難以選擇,亟待建立統一規範的行業准入標準。

月嫂學名叫母嬰護理員,依法應該由勞動部門頒發初、中、高三級職稱證書,可是持有合法證書的月嫂寥寥無幾。母嬰護理員絕非一般的保姆,她們必須具備良好的品德,富有愛心與耐心,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因為產婦經歷了生育之痛、哺育之苦後身心疲憊,很容易患上產後抑鬱,需要月嫂進行心理疏導。月嫂還要具備基本的醫學護理知識,能夠勝任嬰兒的護理、保健、常見疾病的預防與診斷以及產婦的產後護理、催乳、膳食安排等工作。月嫂級別的認定應該從初級開始,准入門檻應該是具備心理學、護理學的基本常識。必須根據客户的評價來提高級別或降級甚至取消資格,建立定期審查制度,實行動態管理,建立行業的優勝劣汰機制。讓消費者能夠找到稱心如意的月嫂,既能減少不必要的民事糾紛,也能踐行愛護母嬰的社會理念。

擁有專業知識技能、具備良好的責任心、幫助僱主照顧好老人小孩,必須成為家政服務從業者的必備素質。無論是照顧高齡老人的保姆,還是照顧產婦嬰兒的月嫂,都應該在國家標準之下執業。勞動行政部門除了要建立對家政服務從業者的信用評價機制,還要對某些家政公司或從業者隱瞞重要個人信息等行為進行嚴厲處罰,與工商行政、消費者協會等部門聯合執法以形成威懾力,讓濫竽充數的“東郭先生"無處躲藏。通過破除劣幣驅逐良幣的不正之風,讓有能力、有責任感的家政從業者脱穎而出,終結魚龍混雜的局面,從而帶動整個家政服務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