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飛身躍上毒販的車 上演現實版"速度與激情"

成渝高速路上,一輛小貨車左衝右突,車速達到130公里/小時,緝毒民警開着轎車緊咬不放,最後飛身躍上貨車後車廂,經過一番搏鬥將毒販抓獲。

他飛身躍上毒販的車 上演現實版"速度與激情"

他就是九龍坡區公安分局禁毒支隊的民警杜洋,投身公安事業至今已有18年,人送外號“胖捕頭”。2016年,杜洋偵破的涉毒案件超過100宗,直接參與抓捕的涉毒人員多達147人,他和小組戰友超額130%完成當年的禁毒任務。

高速跳車破窗,如演“動作片”

杜洋中等個子,説話聲音渾厚。為了不錯過每一條線索,手機24小時不離身。通宵蹲點守候,風雨中追逐圍捕,對他來説都是家常便飯。

文中開頭的一幕發生在今年3月30日。當時,杜洋下班回家途中接到羣眾舉報:轄區內大堰村附近有人販毒。他立即駕車來到事發地,同時呼叫隊友支援。準備收網時,現場一名重要嫌疑人突然駕駛小貨車瘋狂逃竄。

成渝高速上,過往車輛呼嘯飛馳。追趕中,杜洋駕車將小貨車逼上應急車道,他衝下車抓捕,沒想到,嫌疑人一個閃繞,馬上啟動車輛繼續逃竄。

這時,杜洋一個飛身躍上小貨車後車廂。他撿起一根鐵管,果斷將駕駛室後玻璃敲碎,迅速把鐵管插在嫌疑人手中的方向盤上。此時,車輛無法轉向。嫌疑人只好將車輛停下,杜洋和趕來的隊友一道將其制服。這跳車砸窗的生死搏鬥結束後,小貨車已行駛了500多米遠。這次抓捕,是杜洋最為勇猛的一次,連同事都目瞪口呆。

警匪狹路相逢,如演“驚悚片”

因為抓毒販,杜洋身上留有刀傷,破皮流血更是家常便飯。在外界的印象中,杜洋是一個硬漢,但他的內心也有恐懼的時候。

半年前,在一個出租屋內,昏暗的燈光打在樓道上。經過幾天偵查,杜洋與同事已確定,販毒團伙在該棟樓三樓有一窩點。

此時,杜洋獨身一人前往三樓偵查。沒想到,就在他登上二樓樓梯時,在拐角處與一名毒販相遇。“如果抓,一對一,可能遭遇危險,如果不抓,整個案子半途而廢。”在這一瞬間,杜洋快速思考。

當兩人擦肩而過時,杜洋忽然轉身,將毒販撲倒在地。“狹窄的樓道里,昏暗的燈光中,我看到他手伸進了褲袋,拿出一把彈簧刀,心裏咯噔了一下。”

杜洋坦言,這個瞬間,他內心產生了恐懼。他立馬死死抓住毒販的手腕,兩人扭打一片。同事聞訊而來,合力將毒販制服。

事後他回憶,當時是生死搏鬥的時刻,已經沒有退路,唯有克服恐懼放手一搏,方有一線生機。

傳遞嫌犯信息,如演“諜戰片”

一場抓捕定在轄區內的彩雲湖公園裏,毒販準備在人流密集的地方進行交易,如何才能將情報傳遞給外圍同事實施抓捕?

杜洋觀察發現,離毒販不遠處,有一個奶奶帶孫子在玩耍。他靈機一動,“婆婆,你的孫子很乖哦!”他跟婆婆打招呼説。接下來,他一邊佯裝和婆婆嘮嗑,一邊請婆婆向外圍的布控警力“帶話”,並留下手機作為信物。最終,這個吸販毒團伙被一網打盡。

“因為販毒案參與者只有吸毒者和毒販,他們都見不得光,通常也就沒有報案人。因此,犯罪嫌疑人光從表面特徵是看不出來的,我們破案就不能只靠眼睛。”杜洋説。

為此,他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演員的自我修養”。他善於就地取材,隨機應變融入當時環境,用他的話來説,就是“接地氣”。比如,在工地,就扮成“搬磚工人”;在魚塘,便成了“割草農民”;而在網上,他又化身“摩登女郎”……

“我扮演不同角色,主要是為了收集情報,這是打擊販毒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杜洋説,破案不僅要靠職業敏感,還得學會藉助高科技手段,同時與鄰里街坊搞好關係。

這條路是自己選的 就要堅定地走下去

■聲音

參加工作以來,杜洋一心撲在緝毒工作上。“這是我最大的興趣,可以讓我感覺到自己作為一名警察的最大能量。”杜洋説,這條路是自己選的,就要堅定地走下去。

妻子為他驕傲也很擔心。“早上我起牀時,他已經走了;晚上我睡着了,他還沒回來。”杜洋的妻子説,丈夫就是一個工作狂,做他這一行,時間不固定。白天要梳理案卷、審查到案的嫌疑人,晚上要蹲守跟蹤、伺機抓捕吸販毒人員。

因為跟毒販接觸多,妻子很擔心杜洋的安全。“有一次晚上11點多,他跟我説要‘出工’,如果他三四點鐘沒回來,就讓我打電話給他的領導。”妻子拽着手機整整一夜沒睡,看見杜洋推門進屋時,她撲上去抱着丈夫哭得跟個小女生似的。

他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女兒,沒有時間陪老婆逛街,有時候實在太累,下班回家衣服都不換,倒頭就睡。妻子看在眼裏,疼在心裏。

“有時候聽他説自己的故事,我感到很驕傲。女兒也十分崇拜她的父親,特別愛聽父親的緝毒故事。”杜洋的妻子説。

本報記者 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