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墓地1平米10萬 記者暗訪揭地下黑色鏈條

北京墓地1平米10萬 記者暗訪揭地下黑色鏈條

【北京墓地1平米10萬 】緊鄰北京的涿州萬佛園公墓部分坐北朝南的墓地,單價在6萬到10萬元左右。新京報記者 遊天燚 攝

每逢清明,北京及周邊的各類墓地都會成為關注的焦點。

今年清明節前夕,新京報記者探訪發現,在墓地市場背後,存在着一個獲利豐厚的墓地銷售中介羣體。他們手上掌握北京地區及其周邊地區的各類墓地資源,通過線上聯繫,線下交易的方式對接消費者,每賣一塊墓地,可獲得高額提成。同時在墓地銷售中介市場上,還暗藏着違規銷售“公益墓”和非法墓地的交易。

中國殯葬協會有關人士和相關專家表示,北京墓地處於“地少人多”的狀態,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墓地價格,但根本原因是殯葬形式和觀念有待變革。因此除合理管控外,還應設法轉變墓地購買者傳統的殯葬觀念。

  墓地中介無辦公地 網絡聯繫業務

3月26日下午1點,在五棵松地鐵站附近的約定地點,戴着黑色塑料邊框眼鏡,一襲黑色正裝的陳小英,發動銀白色大眾新款朗逸轎車,載着記者直奔距北京70公里左右的河北省涿州市“探墓”。

此前一天,新京報記者在58同城聯繫到網絡墓地中介陳小英時,她剛在這個網站上更新了個人業務信息,貼出的標籤是“全北京墓地直銷諮詢”,稱專門銷售性價比高的墓地,線上聯繫後,還可線下陪同客户看墓地。

這名今年36歲的墓地銷售中介人員稱,自己在這個行當裏已足足幹了兩年,積攢了行業內的多個資源,服務範圍遍佈北京市各區。

“我們沒有實體的工作地點,就是等待客户的聯繫,再帶着客户到處去看,我們帶的人如果看中了6萬元的墓地,我們按提成5%,拿到手能有3000塊”,前往河北涿州途中,陳小英推薦了涿州境內兩處墓地萬佛園公墓和卧龍公墓,價位從每平方米1萬到10萬不等。全款付費,一條龍服務。陳小英稱,一個月內她已帶領兩位北京買家在此購買了10萬元左右的墓地,自己提成收入超過一萬元。

下午2點,記者來到緊鄰拒馬河的萬佛園公墓,這處面積超過800畝的墓地,距北京市房山區直線距離不超過10公里,已有上千逝者在此入土。如何説服顧客在此購買墓地,也考驗着墓地中介們的“業務水平”,風水、環境等是他們手中的王牌。

“墓園坐北朝南,背靠拒馬河,風水極佳”,張華一見有顧客上門,便滔滔不絕地介紹墓園的各種好處。他是陳小英的同行,長期在墓園辦公。據陳小英透露,張華既是萬佛園公墓的銷售人員,也是陳小英這樣的墓地中介的“上線”。

張華介紹,這個墓園距北京較近,主要面對的也是來自北京的客户,多數墓地能賣到每平方米10萬元,“在北京的人太多,墓地非常搶手,多談幾次生意就成了,再多的錢也有人願意掏”。

而對於陳小英來説,眼下她只要掌握墓地資源,聯繫買家,交易成功後就可以抽取提成,“最低3%的提成條件下,每月收入輕鬆過萬”。陳小英透露,豐厚利潤之下,許多人源源不斷進入墓地中介行業。

  有“公益墓”涉嫌向外地人出售

“北京的墓地目前價格都比較高”,專業墓地網站供職的墓地中介李軍介紹,昌平區景仰園墓區起價48000元左右的墓穴,佔地僅約0.48平方米,昌平區天壽陵園0.45平方米的墓穴,價格在78800元左右。

一些墓地中介則將目光盯上了價格相對便宜的“公益墓”。

德陵公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該公墓官網顯示,其為昌平區民政局批准建立的永久合法公益性公墓。根據《北京市殯葬管理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公益性公墓的管理者不得利用公益性公墓從事經營活動。另據德陵公墓工作人員介紹,該公墓由於是公益性墓地,原則上只能服務於昌平户籍人口。

“公益性公墓德陵公墓起價也是3萬多元,在政策上應該是當地户口購買,不過公益性墓地也正在對外賣”,李軍説,現在北京市的墓地少,人口多。公益性墓地對所屬地區以外户籍人員開放也是一個公開的祕密。

按照李軍的“指點”,記者通過公益性墓地昌平區德陵公墓官網電話,聯繫到該公墓工作人員高女士。德陵公墓銷售價格33800元起,也有少量20萬的高價墓地,最大的不超過3平米。

“您要是放心呢,你就買,您要是不放心,那就考慮別的”,高女士表示,德陵公墓是昌平民政局所批公益性墓地,原則上只賣給昌平户口的客户,但當記者明確自己沒有北京户口時,她表示仍然有操作的空間,而且承認之前曾賣給過沒有當地户口的人。

除了“公益墓”的貓膩,北京的非法墓地在近年來的不斷打擊下,其銷售有所遏制,但並未杜絕。墓地中介陳小英稱,非法墓地眼下是“高風險交易”,清明節期間更不會做這個“燙手”生意。不過據她透露,北京市仍有非法墓地存在,只是因為查得嚴而不好銷售。

北京市昌平區民政局殯葬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證實,今年1月到4月,民政局有專門的執法小隊30多人日夜輪班,對整個昌平區的非法墓地進行查處。直到幾天前,還有查處過非法墓地,“昌平這邊的墓地非常多,非法墓地大多藏匿於山中,夜間開工,不容易被發現。”

墓地中介帶記者去墓地“探墓”。新京報記者 遊天燚 攝

改變殯葬形式 轉變觀念是根本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發佈《2014-2015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綠皮書(簡稱“綠皮書”)顯示,中國每年死亡人口約800萬,火化率約50%;由於土地資源短缺,大部分省份現有墓穴將在10年內用完,在此背景下,目前特大城市存在墓地價格虛高等問題。

中國殯葬協會工作人員昨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就北京本地來看,墓地現在處於地少人多的狀態。市場需求量大導致墓地價格被抬高,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在於有待變革的殯葬觀念。“為什麼有人説‘死不起’,其實就是傳統觀念一時轉不過來”。該工作人員表示,殯葬協會從成立之初,就一直在宣傳政府部門關於殯葬的相關政策,而要有效解決這類問題,還是得尋求新的殯葬形式。近年來推行生態墓葬,海葬等新興殯葬形式,這對於調控墓地價格起到有效的作用。

“綠皮書”也明確指出,在推行節地殯葬、生態殯葬時,需要每個老百姓移風易俗、積極配合,各級政府也要增加相關投入。

“現在墓地的成本也不是很高,市場經濟放開後,造成這種高價的就是炒作和壟斷,這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合理管控”,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建議,可以把一些沒有經濟價值的荒山綠化後,作為殯葬備用地,同時創新殯葬形式。“但要在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做好墓地購買者的思想工作。”(文中陳小英、張華、李軍系化名)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遊天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