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的食用方法 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中藥材,也是我國的三級保護植物,含有豐富的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因此,其藥用價值也是非常高的,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現在,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黃芪的食用方法和功效作用!

  黃芪的功效
黃芪的食用方法 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脱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黃芪的作用:

  1、增強免疫功能

  2、對干擾素的作用

  3、增強機體耐缺氧及應激能力

  4、促進機體代謝

  5、改善心功能

  6、降壓作用

  7、保肝作用

  8、調節血糖

  9、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10、激素樣作用

  黃芪食療價值

  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春秋採挖,除去鬚根、根頭,曬乾。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能]味甘,性微温。能補脾益氣,補肺固表,利尿消腫。

  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

  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

  [用途]用於脾胃氣虛;脾氣虛,中氣下陷,臟器下垂(脱肛、子宮脱垂、胃下垂等);肺氣虛弱,咳喘短氣;氣虛自汗,易於感冒;氣虛水腫,小便不利;氣血不足,貧血萎黃,或肢體麻木,或瘡瘍、創作不易癒合;消渴(糖尿病)。

  黃芪的食用方法
黃芪的食用方法 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第2張
  1、將三黃雞洗淨,剁成塊;香葱洗淨打結。

  2、將雞塊涼水下鍋。

  3、倒入料酒,大火進行焯制。

  4、同時,在另一煲湯鍋內加適量涼水,用中小火加熱。

  5、待到雞塊血沫完全析出,水滾,轉為中小火。

  6、在開水翻滾處(也就是冒水花的地方),將雞塊逐個用筷子夾出。這時,另一個湯鍋內的水也温熱了,將雞塊放入。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在冒水花的地方夾出肉塊,肉塊不容易沾上血沫(因為血沫是往鍋邊靠攏的),從而就省略了再去沖洗血沫這一步,省時省水。湯鍋温水,是因為燉肉的時候一定要用熱水,如果用涼水,肉質變得緊實,很不容易熟。所以大家要記住,給肉類焯水的時候要用涼水,燉肉的時候要用温熱的水。

  7、將所有的雞塊都夾入到湯鍋內。

  8、放入葱結、薑片、當歸、黃芪。大火煮開之後轉小火一個小時。

  9、將枸杞洗淨,放入。繼續燉五分鐘。

  10、放入鹽。

  11、放入少許雞精調味即可。

  黃芪的副作用
黃芪的食用方法 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第3張
  黃芪在民間有較高知名度,常有人用它來煲湯進補,從中醫臨牀看,黃芪是一味好藥,作用強大且獨特,一般臨牀使用數十克後患者的脈象馬上就會有反應,精神和體力會有改善,正確合理地使用則收效明顯。但必須注意的是,它的副作用同樣強大。

  黃芪性温而藥力向上升(補氣昇陽),相同劑量時補氣的力量又比黨蔘大,臨牀上藥力和藥勢不易監控,配伍上難以充分協調,使得它在內科使用上有較大的侷限性;而春季氣候温暖,濕熱之氣盛,使用黃芪容易導致以熱助熱,尤其不利於黃芪藥力的充分展開;更重要的是,使用黃芪在中醫臨牀上容易補火(性温補氣)助邪(疾病或一些致病因素),一旦缺乏準確全面的辨證水平和控制其副作用的技術,那補藥入口就可能會變成毒藥,危害很大。

  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迅速出現“上火”症狀,如面紅、心煩、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壓升高或頭暈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轉病勢。正因為黃芪有上述缺點,所以,被尊為中醫醫聖的張仲景在其經典著作《傷寒雜病論》中,非常廣泛地使用人蔘(主要指黨蔘)進行補氣,而使用黃芪則只有數條,可見醫聖深刻體會到黃芪藥好難用,不宜濫用。

  臨牀上,一般人經常單獨使用黃芪進補或一次性大量進補,那是沒病找病或加重疾病的危險行為。使用黃芪進補,一般要由少逐漸增加,邊服邊觀察有無上火的表現或身上原有疾病有無加重或是否出現悶、痛的感覺,一旦有則應停用或配藥才能用;如果乏力、多汗或氣喘等症狀減輕,精神和體力改善而又無上述副作用,可增加用量。

  更安全的方法則是先用黨蔘,有效而無副作用後再加用或改用黃芪,使用黃芪時採用逐步加量的方法,以身體能耐受而無副作用為度。最安全的方法是配方使用。

  綜上所述,用黃芪煲湯進補必須謹慎,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這樣做。應謹慎使用藥力強大的藥物(包括植物和動物)經常性進補,尤其是病人,否則,可能導致養生變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