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原因及尿失禁的不同治療方式

尿失禁簡介

尿失禁,是由於膀胱括約肌損傷或神經功能障礙而喪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按照症狀可分為充溢性尿失禁、無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壓力性尿失禁5類。尿失禁的病因可分為下列幾項:①先天性疾患,如尿道上裂。②創傷,如婦女生產時的創傷,骨盆骨折等。③手術,成人為前列腺手術、尿道狹窄修補術等;兒童為後尿道瓣膜手術等。④各種因引起的神經原性膀胱。

尿失禁的原因及尿失禁的不同治療方式

  尿失禁的原因及尿失禁的不同治療方式

尿失禁類型

真性尿失禁

由於膀胱或尿路感染、結石、結核、腫瘤等疾患使膀胱逼尿肌過度收縮、尿道括約肌過度鬆弛,以致尿液不能控制從膀胱流出。

假性尿失禁

由於下尿路梗阻(尿道狹窄、前列腺增生或腫瘤等)或膀胱逼尿肌無力、麻痺(先天性畸形、損傷性病變、腫瘤與炎症病變等導致調節膀胱的下運動神經元損害),造成膀胱過度膨脹、內壓升高致尿流被迫溢出,又稱“溢出性尿失禁”。

壓力性尿失禁

因為骨盆底部的肌肉、有關膀胱機能的神經、膀胱尿道口的括約肌的受傷以致腹部壓力增加時(如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時無法控制尿在膀胱中以致使尿流出來的情形。如在女性常在懷孕時或生產後因骨盆底部的肌肉或局部神經常會受傷,以致這些肌肉鬆懈時,或神經受傷指揮傳達路徑發生問題時,常有這一種尿失禁。女性在停經後因女性荷爾蒙的減少也會使骨盆底部的肌肉鬆懈,引此種尿失禁也多見於停經後的女性。

急迫性尿失禁

正常人雖然有尿意時,仍然可以控制不解尿一段時間,但是有病的人會突然有急強烈的尿意而無法忍住小便尿很快就流出來的情況,是因膀胱肌肉緊張過度和尿道括約肌的合作不當所引起。最常見的是中風的病人,此外有薦骨脊髓或神經的疾病、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時也常有這一種症狀。如果找不出神經疾病等特殊原因的疾病時就叫做不安定性膀胱。女性有感染、糖尿病、腦神經的疾病或放射線治療等原因時,會使膀胱的神經受傷而有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狀出現。

充盈性(充溢性)尿失禁

膀胱過滿使少量尿液溢出(即尿液從充滿的膀胱漏出),最常見於膀胱排尿梗阻的老人或膀胱神經失控的患者。

一過性尿失禁

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膀胱感染,發生的一過性尿失禁。當感染控制時,尿失禁的症狀也隨之消失。

尿失禁的原因及尿失禁的不同治療方式 第2張

  尿失禁的原因及尿失禁的不同治療方式

保守治療

1、雌激素替代療法:世界各國專家都積極主張應用雌激素替代療法補充更年期婦女體內雌激素不足,以防治老年性陰道炎、壓力性尿失禁、冠心病、骨質疏鬆症等。有些已絕經的老年女性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初期,會出現少量“月經”現象,這屬正常現象,仍可繼續應用,稍後會逐漸消失。由於個體差異對雌激素敏感性不同,應該在經驗豐富的專家指導下實行個體化用藥。既往患過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的人則不宜使用或慎用。除此之外,尿道黏膜皺壁變平或消失後,防禦致病微生物上行感染的免疫力隨之下降。因此,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併發尿路感染率極高,雌激素替代療法和抗感染應同時進行,才可在短期內獲得滿意療效。

2、運動療法:所謂盆底肌肉康復訓練,是通過增強盆底肌肉和尿道肌肉的張力,提高肌肉對壓力作用的反應性收縮力,從而改善尿道括約肌功能。這種訓練簡單易行、無創無痛、效果好且沒有副作用。一般至少堅持1~2個月才開始有效果,而且至少需要持續一年以上的時間。

3、中醫鍼灸療法:針刺中極、關元、足三裏、三陰交等穴位,也可提升盆底肌的張力,從而改善膀胱功能。

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適於輕度尿失禁患者,中、重度患者以及經保守治療後效果不佳的患者,則建議採取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方法一般採取陰道前壁修補,遠期療效差,且僅限於輕度尿失禁患者。目前已逐漸被國內外泌尿外科醫生接受的是經陰道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其方法是使用生物相容性很好的懸吊帶,通過微創手術進行膀胱頸懸吊。手術後,患者體內的纖維組織會逐漸長入聚丙烯網帶內,故能有效長久保持尿道支撐,有人把這種吊帶稱為“柔性支架”。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這種微創手術創口小,恢復快。

上文就是關於尿失禁的原因及尿失禁的不同治療方式,看完後相信大家都瞭解了吧?如果你還有其他疑問或者需要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就關注我們網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