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礬治耳卒腫出膿

 【白礬的功效】:

白礬治耳卒腫出膿

白礬能強力凝固蛋白質,臨牀用又可以消炎、止血、止汗、止瀉和用作硬化劑。可廣譜抗菌,對多種革蘭氏陽性球菌和陰性桿菌、某些厭氧菌、皮膚癬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對綠膿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抑制明顯;在體外有明顯抗陰道滴蟲作用。白礬經尿道灌注有止血作用;還能促進潰瘍癒合;淨化混濁生水。

消痰,燥濕,止瀉,止血,解毒,殺蟲。治癲癇,喉痺,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脱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

①《本經》: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

②《別錄》: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③《藥性論》:治鼠漏,瘰癧,療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痺。

④《日華子本草》:除風去勞,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風失音,疥癬。和桃人、葱湯浴,可出汗。

⑤《本草衍義》:火枯為粉,貼嵌甲,牙縫中血出如衄者,貼之亦愈。

⑥《本草蒙筌》:禁便瀉,塞齒疼,洗脱肛澀腸。敷膿瘡收水。

⑦《醫學入門》:治耳卒腫出膿,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瘡,牙齒腫痛出血,歷久碎壞欲盡,急喉風痺,心肺煩熱,風涎壅盛,作渴泄痢。兼治蛇蠍、惡犬、壁鏡、驢涎,馬汗毒傷。

⑧《綱目》:吐下痰涎飲磷,燥濕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蝕惡肉,生好肉,治癰疽疔腫,惡瘡,癲癇,疸疾,通大小便,口齒眼目諸病,虎犬蛇蠍百蟲傷。

⑨《醫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卻水。

 【白礬的作用】:

白礬主要應用於消痰,燥濕,止瀉,止血,解毒,殺蟲。治癲癇,喉痺,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脱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

外用: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可用於濕疹。

內服:止血止瀉,祛除風痰;內服用於久瀉不止,便血,崩漏,癲癇發狂。

用1%明礬溶液氣管內滴入,配合抗癆藥物,治療浸潤型肺結核19例有一定效果。尤以對滲出性病變療效較好。

【各家論述白礬的功效與作用】:

1.《綱目》:礬石之用有四:吐利風熱之痰涎,取其酸苦湧泄也;治諸血痛,脱肛,陰挺,瘡瘍,取其酸澀而收也;治痰飲,泄痢,崩、帶,風眼,取其收而燥濕也;治喉痺癰疽,蛇蟲傷螫,取其解毒也。

2.《本草經疏》:礬石,味酸氣寒而無毒,其性燥急收澀,解毒除熱墜濁。蓋寒熱泄痢,皆濕熱所為,婦人白沃,多由虛脱,澀以止脱故也。陰蝕惡瘡,亦緣濕火,目痛多由風熱。除固熱在骨髓堅齒者,髓為熱所劫則空,故骨痿而齒浮,礬性入骨除熱,故亦主之。去鼻中息肉者,消毒除熱燥濕之功也。白礬,《本經》主寒熱泄痢,此蓋指泄痢久不止,虛脱滑泄,因發寒熱。礬性過澀,澀以止脱,故能主之。假令濕熱方熾,積滯正多,誤用收澀,為害不一,慎之。婦人白沃多由虛脱,故用收澀以固其標,終非探本之治。目痛不由胬肉及有外障,亦非所宜。除固熱在骨髓,僅可資其引導,若謂其獨用,反有損也。礬性燥急,而能劫水,故不利齒骨,齒者骨之餘故也。

3.《長沙藥解》:礬石,入足太陰脾、足太陽膀胱經,善收濕淫,最化瘀濁,黑疸可消,白帶能除。《金匱》礬石丸治婦人帶下經水閉不利,藏堅癖不止,中有幹血,下白物。礬石化敗血而消痞硬,收濕淫而斂精液,杏仁破其鬱陷之滯氣也。硝礬散治女勞黑疸,以其燥濕而利水也。《千金》礬石丸治腳氣衝心,以其燥濕也。礬石酸澀燥裂,最收濕氣而化瘀腐,善吐下老痰宿飲,緣痰涎凝結,粘滯於上下竅隧之間,牢不可動,礬石收羅而掃蕩之,離根失據,藏府不容,高者自吐,低者自下,實非吐下之物也。其善治癰疽者,以中氣未敗,癰疽外發,肉腐膿泄,而新肌生長,自無餘事,陽衰土濕,中氣頹敗,癰疽不能外發,內陷而傷府藏,是以死也,礬石收藏府之水濕,土燥而氣達,是以愈也。

4.《本經》: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

5.《別錄》: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6.《藥性論》:治鼠漏,瘰癧,療鼻衄,生含咽津,治急喉痺。

7.《日華子本草》:除風去勞,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風失音,疥癬。和桃人、葱湯浴,可出汗。

8.《本草衍義》:火枯為粉,貼嵌甲,牙縫中血出如衄者,貼之辦愈。

9.《本草蒙筌》:禁便瀉,塞齒疼,洗脱肛澀腸,敷膿瘡收水。

10.《醫學入門》:治耳卒腫出膿,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瘡,牙齒腫痛出血,歷久碎壞欲盡,急喉風痺,心肺煩熱,風涎壅盛,作渴泄痢。兼治蛇蠍、惡犬、壁鏡、驢涎、馬汗毒傷。

11.《醫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