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燻蒸副作用 中藥燻蒸的注意事項

中藥燻蒸副作用 中藥燻蒸的注意事項

熱是一種物理因子,熱療屬物理療法的範疇。燻蒸過程的熱效應是由源源不斷的熱藥蒸汽以對流和傳導的方式直接作用於人體的。而藥療效應或是由燻蒸藥物中逸出的中藥粒子(為分子或離子,下同)作用於體表直接產生殺蟲、殺菌、消炎、止癢、治痛等作用,或是經透皮吸收進入人體,通過激動組織細胞受體的生物化學過程發揮藥療作用。中藥燻蒸過程中,豐富熱能和大量藥物持續作用於人體,使身體出現以下一系列生理、藥理效應。

一、促進氣血循環。中藥燻蒸時,周身體表毛細血管網被充分擴張、開放,外周血容迅速增多,導致體內儲血和內臟血液重新分佈,進而促進全身血液大循環。這種因熱能因子疏通腠理及產生的舒張血管、通達血脈、促進血液大循環的結果,同時也促進了燻蒸時所加中藥的滲透與吸收。如燻蒸時添加舒筋活血類中藥:當歸、川芍、丹蔘、益母草等,隨着這些活血化瘀藥物的吸收併發揮藥效,會使因熱效應產生的活血化瘀作用更加突出,更加持久。

生命的特徵在於機體能從所處的環境中吸取營養進行合成代謝,以實現細胞和組織的生理功能,同時還要進行分解代謝以排除對機體的有害物質以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保持機體正常功能及物質與能量的平衡。

上述過程的正常進行必須依賴暢通無阻和時刻不停的體液循環來保證,尤以血液循環為突出。現代微循環研究清楚地揭示了血液循環狀況與人的健康及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中醫理論亦明確指出:“氣血不暢,百病乃變化而生”。活血化瘀的治則在祖國傳統醫學和臨牀的醫療實踐中始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對慢性病的治療,對老年病康復,對養生保健更是意義深遠。

中藥燻蒸副作用 中藥燻蒸的注意事項 第2張

二、促進發汗,祛風、除濕、驅寒、解毒。中藥燻蒸時,低密度、易流動、熱量高、傳熱效果好的熟藥蒸汽作用於人體產生的“發汗”效應。發汗為中醫治病基本手法之一,具有解表去邪,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排泄體內有毒有害物質的功能,可有效清潔機體內環境、維護機體健康。由於發汗可有效調節體內水液輸布、運行和排泄,而機體組織的水份又高達65%,所以,發汗手段的靈活、辨證運用,其生理效應和對體液的調節作用具有重要的臨牀價值。其意義之一為:可迅速排出體內多餘水份及代謝廢物,這對腎功能不全或其它原因導致的水腫或尿瀦留病人顯得尤為重要。據臨牀研究得知:腎功能不全時,皮膚的代償性排泄尿素氮、肌酐和尿酸的功能明顯增強,可有效緩解尿毒症狀,減輕腎臟的排尿負擔。如發汗過程設計準確、操作得當,可替代或部分替代臨牀常用的血液透折或腹膜透析,有學者稱這種燻蒸發汗排毒的方法為“皮膚透析”,有良好應用前景。其意義之二為:發汗啟動、引導了體內水按由內向外的運行和排泄。局部燻蒸可造成局部組織的水液加速流動與排泄,全身燻蒸可造成大範圍的水液流動與排泄.根據不同的治療目的,通過準確設定燻蒸強度,控制好燻蒸部位和發汗量,就可造成相應區域或全身不同程度的缺水狀態,此時,有針對性地經口服途徑給機體補充湯藥,根據體掖流動分配規則,就可帶來燻蒸局部藥物分佈較為集中的“靶向效應”。這不但是上述水液丟失急需補充水液的緣故,還因為局部燻蒸導致燻蒸局部的血液灌流量增加,就使得更多的藥物流向人們期待的地方。這種方法作用於全身,操作得當,其藥物吸收、擴散的速度介於肌肉注射和靜滴之間,這無疑給中藥湯液的口服給藥快速吸收和發揮作用增添了新意。

當然,發汗更是人體散熱的重要途徑,在氣温較高或從事激烈活動時,發汗是保持體温恆定的主要方式。發汗對於治療疾病、對於我們機體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這是不言而喻的。用現代化的中藥燻蒸方法實現“發汗程度”的準確控制,從而使臨牀醫生運用“汗法”這一手段去治療疾病、康復保健變得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在燻蒸過程中有選擇地加入麻黃、桂枝,乾薑、花椒等辛温中藥,可在較低燻蒸強度條件下,強化發汗解衰過程。

中藥燻蒸副作用 中藥燻蒸的注意事項 第3張

三,調節和改善人體神經、經絡系統。人體皮膚分佈着無數神經感受器和由腧穴,這些感受器和膪穴分別通過神經纖維和十二經絡組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網絡,時刻保持着皮膚-內臟一大腦間頻繁的信息傳遞與調節過程。臨牀上常發現內臟病變時,某一區域皮膚痛覺變得敏感起來,還有可能發生牽涉痛或反射性肌痙攣。這種聯繫反映在解剖上的關係是:外周傳入感覺神經在脊髓段與內臟傳入神經發生了交織與聯繫,從而使傳導的信號相互影響。因此,中藥燻蒸的熱藥效應絕不僅僅是產生皮膚的温熱或藥療作用,而是導致一系列如情緒輕鬆、肌肉鬆弛,睡眠改善、身心舒暢等生理、心理變化;反應在內部臟器上,就是偏勝偏衰的臟器功能趨於協調、平衡;這就是神經與經絡調節的結果。同時施用養血補氣安神中藥可促進和強化上述調節過程。

四,緩解和治療肌肉骨疼痛。痛覺感受,對人的身心與健康是一種不良刺激。痛覺較重時,會對人的情緒、血壓、飲食、睡眠乃至學習和工作造成嚴重干擾。燻蒸治療因子作用於感覺神經,可降低其興奮性,使主觀上的痛覺感受減輕。這可能是因為感覺神經受到刺激產生的信號作為一種與痛覺信號同時傳人脊髓神經再傳至大腦中樞時,在傳遞的通路上對痛覺信號產生干擾,從而減弱其傳至大腦中樞時的強度,使痛覺減輕。再就是燻蒸熱環境加劇了體內神經傳遞介質或其它相關分子、高於的無序運動,從而在分子或離子水平上阻礙或干擾了痛覺信號的傳導過程,起了治痛作用。還有就是治療過程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和營養供應,加快清除局部代謝廢物,炎性滲出物及致痛物質,減輕局部腫脹,緩解或消塗關節、肌肉拘攣等,亦使疼痛得以緩解。另外,燻蒸中藥雷公藤、馬錢子、川、草烏等亦能發揮直接治痛或強化上述治痛過程的作用。

五、藥物直接通過體表治療,並引藥入體繼續發揮治療作用。中藥燻蒸的藥物治療作用直接與皮膚相關,皮膚不但有保護機體免受外邪侵襲的屏障作用,而且具有分泌、掉泄,呼吸、滲透和吸收的功能,所以亦是與外界進行交換的器官。對皮膚體表的癰疽瘡瘍及各種皮膚病,燻蒸藥物的有效成分可直接在接觸的肌膚部位產生藥效或在向體內轉運的透皮吸收過程即發揮其抑菌,消炎、殺蟲止癢、消腫止痛等作用。對這些皮膚外衰或淺表部位的病症,內服藥鞭長莫及,藥效的發揮和局部血藥濃度難以令人滿意。而燻蒸施藥卻直達病所,起效迅捷,故歷來受到醫家的重視和患者的歡迎。

中藥燻蒸治療因子“熱”與“藥”的效應是廣泛的,清.吳師機對此亦有論述。吳氏曰:雖燻蒸最宜為之是寒症,即是熱症亦可用之。其因由:一則得熱則行,二則以熱引熱,使熱外出也。故不但風、寒、濕症可用燻蒸法,即熱症亦可用之;因氣血得熱則行,見冷則凝。熱能使患處或燻蒸者氣血流通,經絡和暢,從而消腫止痛,還可使毛孔疏鬆、腠理得開、熱毒外泄,這就是得熱則行,以熱引熱之意。這些辯證論述與現代微循環研究結果和人體的產熱散熱機制完全相符。對於燻蒸之用藥,吳氏曰:外泊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醫理藥性無二。因此,燻蒸配方選藥的餘地是很大的。在燻蒸條件下,熱發藥性,引藥入體,藥助熱勢,協同發揮治療作用,因而療效獨特。

中藥燻蒸副作用 中藥燻蒸的注意事項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