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早期症狀有哪些

紅斑狼瘡早期症狀有哪些


紅斑狼瘡早期症狀有哪些

(1)CLE的分類:根據Gilliam的分類,CLE可分為“紅斑狼瘡特異性”與“非紅斑狼瘡特異性”兩大類。

①紅斑狼瘡特異性:

A.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ACLE):侷限性,廣泛性。

B.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SCLE):環狀紅斑型,丘疹鱗屑型。

C.慢性皮膚型紅斑狼瘡(CCLE):“經典型”DLE——侷限性,廣泛性肥大性(疣狀)ALE。

狼瘡性脂膜炎(深在性狼瘡);黏膜狼瘡;腫脹性(瘤樣)狼瘡;凍瘡樣狼瘡;DLE——扁平苔蘚重疊。

②非紅斑狼瘡特異性:

A.皮膚血管炎性疾病:血管炎,白細胞破碎性——可觸覺的紫癜,蕁麻疹性血管炎,結節樣動脈周圍炎;血管病變——Dego病樣,萎縮性白斑;甲周毛細血管擴張;網狀青斑;血栓性靜脈炎;雷諾現象; 紅斑肢痛症。

B.脱髮(非瘢痕性)狼瘡發,毛髮生長終期脱落,斑禿。

C.指(趾)硬化。

D.類風濕結節。

E.皮膚鈣沉着。

F.紅斑狼瘡非特異性大皰性損害。獲得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皰疹性皮炎樣大皰性紅斑狼瘡;紅斑性天皰瘡;大皰性類天皰瘡; 遲發性皮膚卟啉症。

G.蕁麻疹。

H.丘疹結節性黏蛋白沉積症。

I.皮膚鬆弛。

J.多形紅斑。

K.下肢潰瘍。

L.扁平苔蘚。

(2)CLE的皮損特點:

①ACLE:絕大部分患者表現為典型的“蝶形紅斑”或顴部皮炎。以面部融合對稱的紅斑和在顴部隆起的水腫為特徵,炎症越過鼻樑,而鼻脣溝卻不被累及。亦有僅出現於單側的ACLE。前額、眼眶和頸部V形區(光照區)也可累及。損害有時以面部散在的斑疹和丘疹開始,逐步融合和角化。少見的ACLE正可表現為廣泛的麻疹樣紅斑、光敏性皮炎以及假性中毒性表皮壞死鬆解。皮損消退後不留瘢痕,但可導致色素沉着或色素減退。口腔和鼻腔黏膜的淺層潰瘍可以和ACLE同時出現,齶、牙齦和舌黏膜是最好發的部位。

臨牀上單純的ACLE很少發生,大都是SLE的一部分;少數與SCLE同時發生。

②SCLE:不同於ACIE的是SCLE為一有血清學、基因和臨牀特徵的LE亞羣。

其皮損特點為丘疹鱗屑型和環狀紅斑型(圖1~3),伴高度光敏感。

SCLE的皮損最初表現為丘疹或紅斑,可發展為帶鱗屑的丘疹或環形(多環形)的斑塊。約一半的患者呈丘疹鱗屑樣或近似於銀屑病樣的皮損,另一半的患者呈環形(多環形)表現;有的可同時有這兩種表現。好發於陽光暴露部位如上背、肩、手臂伸側、頸胸V字形區,但很少發生於面部。尤其是面部的中心地帶。SCLE皮損的少見類型為多形紅斑型,如Romell綜合徵,多發生在血清中有抗La抗體的情況下;更少見的皮損類型為酷似中毒性表皮壞死鬆解,由強烈的基底細胞損傷產生;剝脱性皮炎罕見。典型的SCLE皮損癒合後不留瘢痕,但可有長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皮膚色素減退或消失,毛細血管擴張也會發生。

少數SCLE除可有ACLE的皮損外,約20%的SCLE可有DLE的皮損,可以在SCLE之前出現。SCLE的DLE通常侷限於頭皮部,但有時也可以是廣泛散在的,並可發生萎縮性瘢痕。禿髮、無痛性黏膜損害、甲周毛細血管擴張、皮膚血管炎、雷諾現象和網狀青斑等非狼瘡特異性皮損也可在SCLE中出現。

根據美國風濕病學會1982年修訂的“SLE分類標準”,50%的SCLE可歸於SLE。約有20%的SCLE合併有乾燥綜合徵,這些患者除有抗Ro和抗La抗體外其皮損都以環狀紅斑型為特徵,血管炎的發病率亦有升高,組織病理表現為明顯的黏蛋白沉積。近10%的SCLE可出現明顯的腎臟累及,伴有白細胞減少、高滴度抗核抗體,其皮損以丘疹鱗屑型為特徵。

③CCLE:根據Gilliam的分類,CCLE共有6種形式,但DLE是最常見的類型。DLE分為“侷限性”與“播散(全身)性”兩種類型,前者侷限於頭面部,後者累及頸以下部位。皮損特點為扁平或稍隆起、邊界清楚的紅斑和斑塊或丘疹,表面可有程度不同的黏着性鱗屑,祛除這些鱗屑有時能見到形狀上類似於地毯釘的“地毯釘徵”(角栓刺);隨着皮損的緩慢發展,中央呈現萎縮和色素減退、毛細血管擴張,周圍色素沉着。DLE好發於暴露於日光的部位如面、手、耳、足、頸部V形區和上肢外側,頭皮也常累及。面部所有區域均可累及,包括眉和眼瞼,最好發的部位是顴、鼻、口脣,但鼻脣溝處一般不累及(圖4,5)。也可發生於完全不暴露於陽光的區域,如腹股溝處,同形反應可以解釋其原因,因DLE皮損可以由外傷引起,如感染、凍傷、灼傷等。不同於ACLE和SCLE,DLE皮損更持久,並可產生瘢痕,尤其是發生於頭皮、眉毛處的DLE,因毛囊破壞導致不可逆的瘢痕性禿髮。若有明顯的角化過度就可形成隆起的肥厚(疣狀)皮損,好發於面、上肢伸側和上背,又稱“疣狀DLE”或“增生性DLE”、“肥厚性DLE”,此型DLE易有扁平苔蘚的表現。DLE若與扁平苔蘚並存時即為“DLE——扁平苔蘚重疊”。DLE患者多無自覺症狀,少數可有輕度瘙癢,但發生於掌跖的DLE疼痛可以相當明顯。

CCLE的另一種常見形式為黏膜狼瘡,是黏膜的DLE,佔CCLE中的25%,口腔黏膜是最好發的部位,尤其是頰黏膜,義齒會促進損害;但鼻腔、生殖器黏膜和眼結膜也可累及。眼結膜累及時損害的瘢痕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的睫毛脱失和瞼外翻。損害開始時可以是疼痛性紅斑,以後發展為類似於苔蘚樣的斑片;頰黏膜的DLE往往呈慢性的、輻射狀白色條紋,可有毛細血管擴張;齶黏膜為隆起的白色的過度角化的網狀條紋,包繞或間雜着蜂窩狀的點狀紅斑。黏膜DLE的陳舊皮損中心可有疼痛性潰瘍和萎縮。黏膜損害可以是活動性SLE的一個特徵,但也可發生於沒有全身表現的LE患者,與CLE和血清學之間也無明顯關聯。但有慢性口腔黏膜以及皮膚DLE發展為鱗癌的報道,因此對有不對稱的、表現為硬結節的黏膜或皮膚DLE都應該活檢以排除鱗癌。

凍瘡樣狼瘡以指(趾)、足、小腿後側、肘、膝、鼻和耳等處的紅紫色斑片為特徵,被濕冷的氣候誘發。隨着這些損害的發展,DLE的典型的臨牀和組織病理特徵逐步顯現。有凍瘡樣狼瘡的患者常在頭面部有典型的DLE損害。

深在性狼瘡即狼瘡性脂膜炎(LEP),也稱Kaposi-Irgang病,是CCLE的一種較少見形式。是發生於真皮淺層和皮下組織的炎性損害,絕大部分發生於婦女,約2%的SLE併發此症,也可以單獨發生。LEP的臨牀特徵是深部結節,直徑在1~3cm,覆蓋其上的皮膚可有或無DLE損害;覆蓋其上的皮膚會和堅固的皮下結節粘連,並被內拉,形成較深的碟形凹陷。多出現於臀部、胸腹部、上臂和頭面部。發生於面部的融合性病變會產生類似脂肪萎縮的外觀,在深度陳舊的病灶上可以出現營養不良性鈣化,發生在乳房的LEP在臨牀上和放射學上都類似於腫瘤。

腫脹性LE是CCLE的一種少見形式,皮膚腫脹、發熱,類似蕁麻疹樣斑片,直徑數釐米甚至整個面頰或肢體。這種皮膚表現是由於在真皮處有大量黏蛋白沉積所致,而DLE的組織學改變在腫脹性LE不明顯,易導致診斷上的混淆。有報道腫脹性LE的光敏率極高。

(3)LE的大皰性皮損:大皰性皮膚損害也可以出現於LE,是LE非特異性皮損之一。它可發生於LE特異性皮損如ACLE和SCLE中,是表皮基底層空泡樣變性的直接擴展。基底細胞層的液化變性使表皮下形成裂隙,引起皮膚水皰,偶爾嚴重時還會產生中毒性表皮壞死鬆解的表現。大皰性皮損在抗Ro抗體陽性的患者中最易發生,在暴露於紫外線後可產生此類型的皮損;在SCLE患者中,水皰的形成被限制在進展期環狀紅斑損害的邊緣上。DLE很少有表皮下大皰形成。

在SLE中最多出現的是大皰性類天皰瘡的皮損(大皰性SLE,BSLE),皮膚直接免疫熒光在表皮-真皮連接處有顆粒或細線狀IgG、IgA、IgM及C3的沉積,這種Ig的沉積在電鏡下位於基底膜真皮側的緻密板下;間接免疫熒光可在患者血清中檢測到抗基底膜抗體,該抗體的分子量為250kD。

其他類型的非狼瘡特異性皮膚損害大都伴隨於SLE。

(4)CLE與SLE的關係:典型DLE發展為SLE的風險據估計在5%~10%之間。全身性DLE(頸部以上及以下均累及)者有免疫異常的比例更高,比侷限性DLE有更高的發展為SLE的可能。也有SLE患者在系統性症狀消失後出現DLE皮損。若DLE病人出現瀰漫性非瘢痕性禿髮、甲周毛細血管擴張、雷諾現象、皮膚血管炎等非特異性LE皮損和全身性淋巴結病,則大都為SLE。當CLE患者出現難以解釋的貧血、顯著的白細胞減少、梅毒試驗假陽性、持續高滴度ANA或抗DNA抗體、高γ-球蛋白血癥、血沉的顯著升高(>50mm/h)、非陽光暴露區正常皮膚的真-表皮交界處Ig沉積(狼瘡帶試驗陽性)等都是DLE發展為SLE的血清學風險因子。

據估計約1/4的SLE在病程中會出現DLE損害,此時往往預示相對温和的病程,因為瀰漫增殖性腎小球腎炎這些致命的SLE往往無DLE損害。疣狀DLE與經典DLE相比發展為SLE的可能性更小;約50%的LEP伴隨於SLE,但病情相對温和;凍瘡樣狼瘡比經典的DLE更易伴發SLE。淺表的一過性無痛性口腔或鼻腔黏膜潰瘍常在活動性SLE病人中出現,並被列入修訂的11條SLE分類標準之一;而慢性黏膜DLE最常見於非致命的SLE中,狼瘡性腎炎患者很少見到有慢性黏膜DLE。

SLE的表現多樣,除累及皮膚黏膜、毛髮及指甲外,骨關節、肌肉、腎、心血管、肺、肝、腦與神經系統、血液、脾與淋巴結等所有臟器。

(1)全身症狀:乏力、體重下降;發熱,且多為高熱,年輕患者更易發熱;均出現於疾病初期。

(2)皮膚黏膜:約80%的患者有皮膚、黏膜損害,可為首發症狀(圖6)。除前述的不同類型的CLE外皮下類風濕結節也可在SLE中出現。

(3)骨關節和肌肉:骨關節和肌肉症狀常與SLE的病情活動有關。

①關節:系炎症性關節病,大小關節均可受累,呈遊走性關節腫脹、疼痛,多為對稱性。晨僵亦多見,但<30min。關節不發生畸形,但Jaccord綜合徵有指關節畸形,出現關節半脱位和攣縮,易與類風濕關節炎的手畸形混淆。

②骨:無菌性骨壞死,通常發生於股骨頭等負重關節。無菌性骨壞死既可以是SLE的原發病變,也可以繼發於使用糖皮質激素後。

③肌肉:出現肌痛、肌無力和壓痛,甚至還可有血清肌酶升高和類似肌炎的組織學改變。肌肉症狀也以近端為著。

(4)腎臟:腎臟受累很常見,有臨牀症狀者可達70%,腎活檢或屍檢腎受累幾乎達100%。表現為腎炎或腎病綜合徵,出現程度不同的蛋白尿、血尿、白細胞尿、管型尿、水腫、高血壓及腎功能不全等。狼瘡性腎炎的預後與組織病理分型有關,其中的Ⅳ型瀰漫增殖性狼瘡性腎炎的預後最差(表1)。

WHO狼瘡性腎炎病理分型:

Ⅰ型——正常腎組織

Ⅱ型——系膜增殖性狼瘡性腎炎

Ⅲ型——局灶增殖性狼瘡性腎炎

Ⅳ型——瀰漫增殖性狼瘡性腎炎

Ⅴ型——膜性狼瘡性腎炎

Ⅵ型——硬化性狼瘡性腎炎(Ⅳ型、Ⅴ型的表現)

狼瘡性間質性腎炎(腎小管間質炎症,腎小球損害輕)

(5)血液系統:

①貧血:貧血的輕重與病情嚴重程度和病程長短有關,多為輕至中度。可分為二大類,一類為非免疫性貧血,較多見,缺鐵性和再生障礙性貧血也包括其中。另一類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多由抗紅細胞抗體、冷凝集蛋白及藥物所致,伴有網織紅細胞增多,Coomb試驗陽性,脾大,血結合珠蛋白水平降低等。雖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對診斷SLE具有重要意義,但臨牀上發生率並不高。

②白細胞異常:主要是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數減少,前者&lt;4.5×109/L,後者&lt;1.5×109/L,並可檢測到抗這兩種細胞的抗體。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達白細胞總數的10%。嗜鹼性粒細胞減少。

③血小板減少和功能異常:血小板減少在SLE中非常多見,抗血小板抗體是引起血小板減少的主要原因。血小板功能異常表現為黏附、聚集功能異常。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和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與SLE有較強的相關性,可與SLE的其他症狀一齊出現或先有ITP或TTP,數年後成SLE。

④骨髓:常見骨髓增生低下,少見骨髓纖維化。

⑤脾和淋巴結:脾可腫大,甚至脾功能亢進;少有脾萎縮,伴脾功能低下。淋巴結腫大以頸部和腋窩最多見。

(6)呼吸系統:

①胸膜:多為雙側胸膜炎,可以是首發症狀。胸腔積液為滲出性,塗片中可見狼瘡細胞,抗核抗體陽性,其滴度與血清中相似或更高,補體降低。

②肺浸潤性病變:分為:

A.急性狼瘡肺炎:併發肺出血或發展成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

B.慢性狼瘡肺炎:即瀰漫性肺間質纖維化(間質性肺炎,ILD),多見於病程長的患者,肺功能檢查呈限制性通氣障礙,肺容量降低,一氧化碳(CO)彌散功能是最敏感的檢測方法。高分辨率CT(HRCT)聯合CO彌散功能檢測能早期發現ILD患者。

③肺動脈高壓和肺栓塞:二者都和抗心磷脂抗體有關。肺動脈高壓還可繼發於ILD,而肺栓塞往往由抗心磷脂抗體直接引起。

(7)心血管:

①心包炎:最常見,心包積液為滲出液。超聲心動圖是最敏感的診斷方法。

②心肌病變:發生率高,但出現臨牀症狀少。心肌炎時外周血肌酶可升高。超聲心動圖是診斷心肌病變的較敏感方法,主要徵象是左室功能異常。

③冠狀動脈病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SLE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診斷困難在於患者可無心前區疼痛,即使發生心肌梗死時也無疼痛。冠狀動脈栓塞與抗心磷脂抗體有關。

(8)消化系統:

①消化道表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在SLE中非常多見;吸收不良,食管蠕動障礙,出血性胃炎等也可出現。

②肝臟病變:最多見的肝臟病變為肝功能異常,重者有低蛋白血癥、肝腫大和黃疸。其中“狼瘡性肝炎”的病理改變與慢活肝相似,大都出現均質型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及抗線粒體抗體,肝功能在LE的其他臟器的損害均得到控制後仍無好轉,預後差。

③狼瘡性腹膜炎和狼瘡性腸繫膜血管炎:前者以腹痛為主要表現,並可出現少量腹水,還可引起腸粘連、腸梗阻。後者為持續性腹部絞痛、發熱、血便及腹膜炎的症狀,以及腸穿孔或腸麻痺、出血性迴腸炎和腸套疊,重時還可有腸段壞死。

④胰腺炎:較少見。LE性胰腺炎多由胰腺血管炎引起,此類患者大都有典型的皮膚血管炎表現以及雷諾現象;臨牀表現可不典型,血、尿澱粉酶恢復較慢,可在症狀完全消失、影像學檢查完全恢復後而血、尿澱粉酶仍不恢復。LE性胰腺炎幾乎都為輕型(水腫性),可發展為慢性,重型(出血壞死性)罕見。

(9)神經精神系統:

①神經系統:癲癇常見,其次為腦血管病、顱神經麻痺、周圍神經病變等。血清中抗淋巴細胞抗體、抗神經元抗體以及&alpha;干擾素增高與狼瘡性腦病有關。腦脊液中細胞數、蛋白、抗核抗體、IgG和免疫複合物水平升高、C4和葡萄糖水平降低對診斷狼瘡性腦病有幫助。腦電圖在活動性狼瘡性腦病時約80%都顯示異常,呈彌散性慢波節律,如有癲癇時則呈局灶性棘波、尖波或慢波。

②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

A.精神病樣反應,以精神分裂症最多見。

B.器質性腦病綜合徵。

C.情感障礙和神經反應,多表現為憂鬱症,反應淡漠,焦慮,有自殺傾向。

糖皮質激素的治療也會引起精神症狀,但主要表現為欣快、興奮、失眠以及焦慮等。

磁共振(MRI)檢查對早期診斷很有意義。MRI可發現無臨牀症狀和體徵的SLE患者有腦缺血或梗死灶,尤其是在抗心磷脂抗體陽性和有皮膚血管炎的患者中;MRI顯示瀰漫性腦部病變,往往會出現精神症狀。

3.藥物性紅斑狼瘡 藥物性紅斑狼瘡是藥物誘發的在臨牀表現與血清學反應上與自發的SLE極為相似的綜合徵。其臨牀特點為:症狀和實驗檢查的異常是可逆的,停藥後可自行消失;症狀較輕,以全身症狀、關節炎、漿膜炎為主要表現,也可有肝功能異常、肝臟腫大和皮疹,但腎臟、中樞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很少累及;發病年齡大於自發性SLE,以中老年為主;血清學檢測除有抗核抗體外,90%以上的藥物性紅斑狼瘡可檢測到抗組蛋白抗體。雖然有報道30餘種藥物可誘發LE,但已確定並在臨牀上廣泛應用的有肼苯達嗪、普魯卡因胺、異煙肼、氯丙嗪、甲基多巴以及青黴胺、甲巰咪唑(他巴唑)和口服避孕藥等。

的診斷 診斷CLE根據臨牀表現、組織病理;ACLE、SCLE和部分DLE還可根據自身抗體的檢測。

2.診斷標準 SLE的診斷是排除性診斷,迄今尚無診斷標準。診斷SLE可參考美國風濕病學會(ARA)1997年修訂的SLE分類標準,對符合其中4項或4項以上而又除外其他疾病者可診為SLE(表2)。

活動性評價 用“積分法”評價SLE是否活動,根據“積分”來判斷療效,尤其是與繼發感染鑑別,有一定實用性。評價SLE活動程度的“積分法”很多,其中的“Out積分法”較為簡便,易於應用(表3)。

4.中醫病機和辨證

(1)盤狀紅斑狼瘡:

①氣血淤滯型:

主證:皮損侷限面部、手背,或少數患者可呈四肢軀幹播散發生,表現為紅斑鱗屑、角化性皮損,有毛囊角栓,有萎縮,患者常有倦怠、納差,舌質暗紅,脈沉或沉細。

辨證:經絡阻隔,氣血淤滯。

②陰虛火旺型:

主證:多有口脣及口內黏膜損害,表現為角化性白斑或糜爛,有口舌乾燥,口乾渴,不思飲,舌紅苔白或膩,脈象細數。

辨證:腎陰虛損,陰虛火旺。

(2)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

主證:皮膚損害多在面部或四肢出現環狀紅斑樣損害,患者自覺面部發熱,心煩熱,有時有關節疼痛,內臟損傷輕微。

辨證:脾腎不足,毒熱鬱於血分。

(3)系統性紅斑狼瘡:中醫認為本病發生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又失調養,致使陰陽不調,氣血失衡,經脈阻隔,氣血淤滯;或因七情內傷,氣急惱怒、過度疲勞等因素,傷及臟腑;而日光照射,邪熱入裏,外感毒邪等,又是發病的主要誘因。

急性活動期多屬毒熱熾盛,可出現氣血兩燔的徵候,如紅斑、高熱、神昏譫語等;久熱耗氣傷陰,氣陰兩傷可出現低熱乏力,脣乾舌紅,言語低微症狀。毒熱淤滯,阻隔經絡,可出現肌肉酸楚;關節疼痛等症狀;病久不愈,致使五臟俱虛,出現各種錯綜複雜的徵候:病邪入心,證見驚悸怔恐:病邪入肝,證見兩肋脹疼,口苦咽乾;病邪入脾,則可見四肢無力,胸脘痞滿,腹脹納差,四肢水腫;邪入心包,則有神昏譫語;腎為先天之本,主一身之陰陽,陰陽互根,陰虛日久,亦可損及陽,而出現陰陽俱虛之證,證見面色蒼白,腰膝痠軟無力,發枯易脱,耳鳴失聰,尿色清長或為尿閉,四肢不温,全身水腫等。總之,此病在整個病程中可出現虛實夾雜,寒熱交錯等多種複雜現象,最後可因毒熱內攻,五臟俱虛,氣血淤滯,陰陽離決而死亡。

中醫辨證分型:

①毒熱熾盛型:

主證:高熱煩躁、面部紅斑或出血斑,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精神恍惚,嚴重時神昏譫語,抽搐,口渴思冷飲。舌質紅絳,苔黃,或見鏡面舌,脈數。

辨證:熱入營血,氣血兩燔。

②氣陰兩傷型:

主證:高熱後或持續低熱,手足心熱,心煩,少氣懶言,面色不華,視物模糊,失眠,關節疼痛,脱髮。舌質紅無苔,脈細數而軟。

辨證:氣陰兩傷,血脈淤滯。

③脾腎兩虛型:

主證:面色蒼白,少氣懶言,腰膝酸冷,便溏或五更泄瀉;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腫,甚則腹脹如鼓。舌質淡胖或邊有齒痕,苔白滑,脈沉細。或頭暈目眩,失眠多夢,耳鳴健忘,腰膝痠軟,兩脅作痛,五心煩熱,顴紅盜汗,女子月經量少,甚或口舌生瘡,時有低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脾腎兩虛,氣血失和。

④脾虛肝鬱型:

主證:自覺肝區作痛,腹脹納呆,頭昏目眩,失眠多夢,皮膚紅斑,瘀斑或舌有紫斑,重者肝脾腫大,嘔血便血,女子月經不調或閉經,脈弦。

辨證:脾虛肝鬱,氣血淤滯。

⑤風濕痺阻型:

主證:以關節肌肉疼痛為主,有時可有肢體麻木,皮膚紅斑結節,或見環狀紅斑,間有低熱,舌質紅苔白,脈弦滑。

辨證:風濕痺阻,經脈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