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凍是什麼意思 春捂要怎麼捂才對

春捂秋凍是什麼意思 春捂要怎麼捂才對

 春捂秋凍是什麼

1、春捂秋凍是一句衞生諺語,這是人們維護身體健康的經驗,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2、“春捂”就是説春季,氣温剛轉暖,不要過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温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温變化又大,俗話説“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過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氣温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3、“秋凍”就是説秋季氣温稍涼爽,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在逐漸降低温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温的適應力。同樣道理,季節剛開始轉換時,氣温尚不穩定,暑熱尚未退盡,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温回升,出汗着風,很容易傷風感冒。

4、當然凡事皆有個度,春捂秋凍並不排除根據氣温變化。人們的體温總是要保持攝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調節,同時也要靠增減衣服來協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過於單薄,這樣的春捂秋凍就過分了,每年的3月和11月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一方面是氣温變化大,同時與衣着調適不當也有很大關係。

春捂秋凍是什麼意思 春捂要怎麼捂才對 第2張

春捂秋凍的好處

1、我們常説春捂秋凍,秋季時節可以適當的凍一凍,不要盲目的給身體增加衣物。專家介紹,這樣做也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可以提升機體的免疫力,進而更好的適應冬季的環境。

2、用現代觀點來分析,春捂秋凍這條諺語也是有理由的。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受春夏秋冬循環變化的影響,體內形成了一種生理性散熱和保暖功能。

3、冬天,為抵禦寒冷,人的表皮汗腺和毛孔都呈現出閉鎖狀態。東去春來,毛孔逐漸從“冬眠”中甦醒過來,皮膚開始活躍了,汗毛孔閉鎖程度相應降低。因而春風較大的時候,儘管不是很冷,卻能長驅直入肌體內部,使人有“春寒凍人透心涼”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人就可能感冒或併發其它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氣不穩定,過早地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也很容易着涼感冒。

4、秋天的降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人們逐漸添加衣着,以適應外界環境。過早地穿上棉衣,不經適度的寒冷刺激,對健康也是不利的。當然“春捂”和“秋凍”都要因人、因時而宜,而且要適度,不能蠻幹。

春捂秋凍是什麼意思 春捂要怎麼捂才對 第3張

春捂要怎麼捂才對

人們在“春捂”時應該重點注意幾個部位:背心、肚子、雙腳、膝蓋和腰部。背心與心肺相通,風寒之邪極易透過背部侵入人體,背心一旦受涼就會導致肺寒,引起感冒咳嗽等症狀。老年人和兒童在出門時可以穿件背心馬甲,或者套件毛背心,以防背心受寒。

1、膝主筋,多“捂”膝蓋可以預防風濕性關節炎,增強腿部運動能力。“春捂”應該注意腰腹和膝蓋的保暖,必要時可以套上護膝以加強保暖。

2、中醫理論有“寒從腳起”一説,因早春時地面温度較低,雙腳接觸時容易受涼引起感冒。經常搓腳和按摩腳掌心、晚上睡覺前用熱水燙腳都能預防感冒,提高免疫力。

3、女性更要注重下半身的保暖,切忌“只要風度不要温度”。女性朋友必須懂得痛經是個長期伴隨左右的問題,需要每次經期和日常生活中呵護身體,方能為以後的健康體魄打好基礎。

春捂秋凍是什麼意思 春捂要怎麼捂才對 第4張

4、般情況下,立春後最短也要"捂"10天至15天。雖然立春代表春天的來臨,但冬季的低温並不會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過渡時間。在這期間,氣温變化較大,如果過早脱掉棉衣,頭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温變化中,因為不適應而受寒,從而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5、“捂”會依各人體質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或體質偏寒者可多捂幾天,而體熱的人則可以少捂幾天。具體標準可以綜合考慮氣温和個人感覺兩方面。首先看温度。通常來説,15攝氏度是一個臨界值。低於這個氣温時,最好繼續“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帶來的不便;而當超過這個温度時,則可以考慮脱點衣服了。氣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儘量少脱衣。比如有時日最高氣温超過22℃,雖然不能像夏季那樣只穿單衣,但也不能連棉衣也不脱地捂着。捂過頭反而使人上火、血壓升高,也可能熱傷風而患上感冒。

晝夜温差也是判斷“捂”不“捂”的標準之一。早春時節,應該多多關注天氣預報,提前一兩天瞭解氣温變化,適當增減衣物。這在很大程度上使身體免受冷空氣突至的刺激,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特別是當天氣預報預告晝夜温差超過7—10攝氏度時,就該小心防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