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種病最適合看中醫 外國人都愛看中醫

這6種病最適合看中醫 外國人都愛看中醫

中華醫藥是華夏民族的文化瑰寶,凝聚着千百年來古人的醫學智慧,歷史上湧現出像張仲景、李時珍、華佗、孫思邈、扁鵲等一大批中醫奠基者。中醫“望聞問切”的診斷方式,以及中藥、鍼灸、拔罐等治療手段,已經幫助無數人減輕痛苦、消除疾病。

但總有一些人,在不瞭解甚至從未嘗試中醫的情況下,抹黑中醫學,讓人心痛。

中藥在日本很搶手

日本明治維新前一直學習和引進中國先進技術及文化,醫學方面也一直尊奉中醫,即使在明治維新後西醫佔據主流,中醫在日本依舊盛行。

雖然現在日本不遵循中醫診斷的“望聞問切”,但中藥、經絡按摩等依舊深受老百姓喜愛。中藥在日本被叫做“漢方藥”。

古代的日本人頭疼腦熱、跌打損傷等都去中藥鋪抓藥來服用,即使現在面對感冒、發燒、腹瀉等常見病,老百姓依舊習慣去藥店買中成藥。板藍根、田七、茯苓等中草藥,在日本一直被人們所熟知。

老百姓覺得中藥温和不刺激、副作用小,這點深入人心,因此很多日本藥廠都在逐年擴大中藥市場規模,想盡辦法收購中草藥。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從1995年起,日本小林製藥、武田藥品等紛紛爭奪中國中藥材。他們大量收購中國藥農的板藍根、田七、茯苓等,日本國內中成藥市場每年增長約5%以上。國內城市藥店中成藥的比例達70%。

很多日本企業還將中國中藥方作為技術申請專利,例如中醫裏幫助女性保持面部皮膚白淨細膩的“七白粉”被日本大牌化粧品廠商製作成面霜,並申請了專利。

此外,加入中草藥的飲品也成為市場新寵,如加入蒲公英粉的咖啡,既能享受美味又可防止失眠;葛根湯、龜苓膏不僅在藥店賣得火熱,咖啡館、甜品店、超市等也大量進貨,成為日本人喜歡的“有益食物”。

除中藥外,經絡按摩在日本也很興盛。很多城市都有類似國內的按摩館,館內放置着經絡穴位模型,重視身體排毒和經絡疏通。

中草藥在日本已經發展近千年,早已融入到人們生活中,重視傳統技術的日本人,也投資研發將中醫治療理論推陳出新。

英國曾掀起中醫熱

中醫是華人在英國較多從事的行業之一,很多當地人相信,一些西醫的“疑難雜症”用中醫可以藥到病除。伴隨着華人影響力越來越大,英國中醫診所規模也在近半個世紀發生了很大變化。

上世紀70年代,一批學習中醫的優秀醫生來到英國,在倫敦和曼徹斯特等城市唐人街開起中醫店。對於當時的英國人來説,中國人最拿手的只有烹飪美食。不過這樣的局面,很快就因為一個“疑難雜症”出現了轉變。當時英國許多兒童患上濕疹,但西醫治標不治本,著名中醫之一羅鼎輝用中藥治好了許多患病兒童,連著名皮膚病專家戴維·安瑟頓也把病人送到羅鼎輝的診所看病。英國主流媒體競相報道,把羅鼎輝奉為“中國神醫”。

巔峯時期,整個英國的中醫店有2000多家,超過歐洲其他國家的總和。除治療皮膚病,鍼灸及按摩也都風生水起。

1972年尼克松訪華期間,隨訪的一名記者詹姆斯·羅斯頓患上了急性闌尾炎,術後採取鍼灸療法來消除疼痛,回國後他在《紐約時報》上大篇幅的報道引起了轟動,也在英國掀起了一股“中醫熱”,受到許多人的推崇和歡迎。英國的一些大學也開辦了中醫課程,開設中醫系、鍼灸系的公立大學一度達到18家。

由於中醫藥在全民醫療免費的英國沒有被納入國民醫療保健系統,金融危機後,中醫藥發展緩慢,進入“大浪淘沙”的階段。

其間,英國政府也漸漸發現中醫診所參差不齊,決定實行歐盟的《傳統植物藥法》,該法令要求包括中藥在內的傳統植物藥必須向成員國主管部門申請註冊,經審批同意才能在市場上繼續作為藥品銷售使用。

目前仍有很多人在英國從事中醫藥事業,英國的中醫藥診所市場也在逐步規範化、專業化。

美國44州髮針灸執照

中醫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進入美國人的視野,包括鍼灸、推拿按摩、太極拳等在內的各種中醫在美國流行。1975年,加州成為第一批將鍼灸合法化頒發執照的州。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瞭解鍼灸,有的醫院把鍼灸定為正規醫療項目。

全美50個州已有44個州批准頒發鍼灸執照。許多頂尖的醫科大學都有鍼灸本科、研究生學位。排名前20名的鍼灸學校包括:俄勒岡東方醫學院、帝皇傳統東方醫學院等。鍼灸可治療的範圍不僅侷限於某種病症,也包括術後止痛、牙疼等。

在美國,成為一名鍼灸師,首先要確定居住地,每個地方針灸師必備條件不同。一般來説,參加鍼灸訓練,首先需要本科文憑,可以是任何專業,但最好是生物學、解剖學等,為日後學習打基礎。接下來向學校遞交申請,學期3年。之後需要獲得國家鍼灸和東方醫學認證委員會的認證,申請費大約為500美元,申請通過後,需要參加統一考試,通過才可以拿到執照。此外,執照需要每4年更新一次。

在醫院工作過的鍼灸師,在經歷過數年磨鍊後,不少人會選擇自立門户,成立自己獨立的診所。《生命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向一位認識多年的華人鍼灸師瞭解到,他在中國已經是一名十分優秀的醫生,到美國獲得執照後開自己的診所。經過多年努力,光臨的顧客越來越多。

儘管大多數美國人對中醫依舊比較陌生,但隨着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並願意去嘗試。數據顯示,在醫生建議下,已有40%的美國人選擇中醫治療。

德國中草藥全歐賣最多

德國聯邦衞生部的數據顯示,德國每年有近250萬人次接受中醫治療。運用中醫治療手段治療的德國醫院和診所佔了近1/4。30萬醫生中,約1/6醫生採用中藥、鍼灸等中醫療法。

“上世紀70年代初,中醫開始進入德國。” 柏林洪堡大學醫學院的健康學者克洛澤告訴記者,當時由於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許多人患病。西藥的副作用大,醫生嘗試使用中醫中最熟悉的鍼灸療法。從2007年起,德國醫療保險公司開始報銷鍼灸治療費。

德國有一座建立近30年的中醫院——魁茨汀中醫院,是德國唯一一家由法定醫療保險機構全額支付醫療費用的中醫院。德國最大的醫院柏林夏裏特醫院也設立了中醫教授職位。德國中醫界認為,這一舉動大大提升了中醫在德國的地位。

德國的中草藥年銷售額為25億~30億美元,是歐洲國家中使用中草藥最多的國家,佔全歐市場的40%左右。數據顯示,遍佈德國城鄉的2.15萬家藥店中,1/3的藥店銷售中藥。

德國中藥店聯合會奠基人李培克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在德國,僅專門的中藥藥店就有近70家。這些藥店賣的中草藥從500~1000種不等。記者從藥店瞭解到,中草藥主要用於治療咳嗽、感冒、胃病、消化不良、抗衰老、抗疲勞及滋補等。

德國民調機構在佛羅薩進行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德國人使用過中草藥。中醫的科研上,德國也領先歐洲其他國家。目前有10餘個中醫研究機構,幾十所學校開設了中醫專業。

不過,由於難以通過科學方法得到驗證,傳統中醫的許多治療方法的有效性依然得不到德國官方認可。健康學者克洛澤認為,未來,德國中醫的地位將逐漸靠近西醫,民眾看中醫會更加普遍。

老祖宗沿用千年的中醫,如果你還保持懷疑態度,那不如讓療效説話。身體有以下幾種疾病的,推薦去看一次中醫吧。

6種病最適合看中醫

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江醫生、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李老師表示,中醫和西醫可謂各有所長,不可單純迷戀某一種療法,但在一些常見疾病中,有幾種更適合看中醫。

過敏性疾病

濕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一般屬於免疫功能紊亂。

由於免疫系統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特點,用西藥很難找到針對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藥後容易反覆。

而中醫是跳出局部從整體來調節,認為過敏是由於正氣相對不足,邪氣入侵造成的,治療無非是輔助正氣,排出邪氣,簡單治療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婦科疾病

婦科疾病常屬於激素分泌紊亂,如果單純調節某種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劑量,還容易引發體內一系列激素變化。

中醫從整體調節婦科也是一門強項。中醫認為,婦科疾病大多是體內有瘀滯或血虛,採取疏肝補腎、養血活血等方法治療,效果很好。

脾胃病

如慢性胃炎、腹脹便溏等,一般病程較長,機理比較複雜。西藥多為單成分,不如中藥個體化治療(一人一方)更容易貼近病情。

中醫認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藥幫助調節脾胃升降,必要時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調節消化系統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

中醫常被稱為 “慢郎中”,但這種觀點並不完全正確,實際上,中醫治療感冒發燒這些急性病是有絕對優勢的,可以明顯縮短病程。

現在流行一種説法:“感冒了不用治,治和不治都是七天痊癒”。之所以很多醫生這麼説,是因為西醫對治療感冒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手段。

如果是細菌造成的,可以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基本上就靠等待了。但如果用中藥辨證治療,可能一兩天就會痊癒。

另外,咳嗽、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疾病也適合中醫治療,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

複雜慢性病

如慢性腎炎、風濕病、中風後遺症、腫瘤等,西醫可能會採取激素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醫通過辨證選方,喝湯藥或扎針灸,效果不錯,對肝腎功能的損害也小,腫瘤患者配合內服中藥還可以緩解化療的毒副作用。

非器質性疾病

有些人平時容易出現疲勞乏力、精力不足、頭暈目眩、口臭、便祕、心情煩躁等症狀,雖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經西醫化驗、拍片檢查卻發現不了明顯的器質性異常。

這些也是中醫擅長的領域,可以針對這些症狀選藥,做到提早治療,防止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