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保健知識 幼兒保健常識

兒童保健知識 幼兒保健常識

兒童保健之母乳餵養優點

1、母乳餵養可降低嬰兒死亡率,國內外資料表明,不同餵養方式的嬰兒其死亡率不同,人乳餵養者顯著低於其他方式餵養。

2、降低嬰兒患病率,如完全母乳餵養的嬰兒很少患腹瀉,是因為人乳中各營養素的含量及比例適合於嬰兒的消化功能,而且還含有多種免疫因子,又不會受到污染的緣故。

3、減少營養不良的危險性,人乳是最適合嬰兒營養需用和消化能力的食物,又能使乳兒少患傳染病,故能保證嬰兒正常生長。

4、增進母嬰感情交流,使嬰兒獲得安全感,有利於嬰兒情感發育。

5、其他,儘早進行母乳餵養能促使胎糞排出,降低膽紅素腸肝循環,有利於減輕新生兒黃疸的程度。資料表明,母乳餵養還能減少乳母患乳腺癌和卵巢腫瘤的可能性。

兒童保健之輔食添加

一、輔助食品 是除母乳或配方奶粉以外,為過渡到成人固體食物所添加的富含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食物。

二、添加目的 為完全斷離母乳作準備。

1、產後6個月以後的母乳營養已不能滿足嬰兒成長,如鐵營養素。

2、嬰兒消化功能逐步成熟。

3、促進嬰兒咀嚼、吞嚥功能及味覺發育。

三、添加時間 取決於嬰兒消化道發育成熟程度以及嬰兒生長所需,一般嬰兒4~6個月齡應逐步添加其他食物,過早添加易增加嬰兒食物過敏和腸道感染的機會,延遲添加會使嬰兒錯過咀嚼、吞嚥功能和味覺發育的敏感期(4~6月),使以後進食其他成人食物困難、營養攝入不足而產生營養不良。

四、添加食物的選擇原則

第一種輔助食物的選擇,應是嬰兒易於吸收、不易產生過敏、可補充一定量的鐵營養素的食物,強化鐵米粉為首選,其次是根、塊莖、蔬菜和不易產生過敏的水果如香蕉、蘋果,動物性食物應延遲到6個月以後,以減少食物過敏的機會。

五、添加方法

1、用勺 有利於咀嚼與吞嚥功能發育。

2、一種到多種 先習慣一種食物,再引入另一種食物,引入新食物時暫停用其他輔食,以便觀察嬰兒對引入食物的反應。引入食物品越多越利於嬰兒味覺發育。

兒童保健知識 幼兒保健常識 第2張

3、從少量到多量 先每日一到二匙,至嬰兒會吞嚥不吐,習慣味道後逐漸加量,7~8月後可替代1~2次母乳或配方乳。

4、從細到粗、從稀到稠 4~6個月齡半流質,7~9個月齡後小塊固體食物。

六、杯與奶瓶使用 應訓練嬰兒7個月後用杯飲奶與水,有益於口腔和心理行為健康,嬰兒一歲後應完全斷離奶瓶。

七、自己進食 8~12月齡始讓嬰兒學習抓握食物,有利於眼手協調和獨立能力、自信心的發展。

兒童保健之生長監測

對個體兒童的體重進行定期連續的測量,並將測量值記錄在生長髮育圖中,觀察分析其體重曲線在生長髮育圖中的走向,目的是早期發現生長緩慢現象,及時分析原因,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促使小兒充分生長。

一、定期、連續、準確測量個體兒童體重 新生兒出生時要測量出生體重,一歲內測5次(1、3、5、8、12月齡),1~2歲測3次(16、20、24月齡),2~3歲測2次(30、36月齡),每次測量時間最好在小兒出生日期。

二、在生長髮育圖中描記小兒的體重曲線 每次測量小兒體重後在生長髮育圖橫座標上找出小兒本次測量體重的月齡,在縱座標上找出體重測量值,在月齡上方與體重值相交的空格內畫一圓點,再畫一條線將本次圓點與前次畫的圓點連接成線。

三、評價小兒的體重曲線在生長髮育圖中的走向,分析曲線變化的原因。

四、根據監測兒童體重曲線的變化的形式及變化原因,指導家長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定期健康檢查是兒童保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檢查達到如下目的:

1、瞭解體格和神經精神發育狀況、餵養、護理、教養和環境等,有無不利於小兒生長和發育的因素,設法預以消除。

2、檢查有無營養性疾病和其他異常情況,給予矯治。

3、瞭解並督促免疫程序,進行計劃免疫。

4、對家長進行優育、優教的宣傳和指導。

因此,定期健康檢查對保護兒童健康、預防疾病、監測兒童生長髮育和營養狀況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般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3天、7天、15天、28天各檢查一次,一歲內每3個月檢查一次,1~3歲每6個月檢查一次,3~7歲每年檢查一次。檢查內容有問診、體格測量、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等。

兒童保健之免疫程序的實施

嚴格按免疫程序實施接種,才能充分發揮疫苗的免疫效果,使接種疫苗的人羣達到和維持高度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相應傳染病的流行,減少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發生,我國衞生部制定的兒童免疫程序為: 免疫年齡 製品名稱 出生 卡介苗(初種)

2個月 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初服) 3個月 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復服) 百白破混合製劑(第一針)

4個月 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復服) 百白破混合製劑(第二針)

5個月 百白破混合製劑(第三針) 8個月 麻疹減毒活疫苗(初種)

1.5-2歲 百白破混合製劑(加強針) 4歲 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復服) 7歲 卡介苗(複種) 麻疹減毒活疫苗(複種) 白喉、破傷風二聯類毒素 12歲 卡介苗(複種 農村)

兒童保健知識 幼兒保健常識 第3張

除計劃免疫的四種疫苗外,根據當地流行情況,還可實施下列預防接種:

1、 乙型腦炎疫苗 初種年齡為1歲,共注射2針,間隔7-10天,2、3歲各加強一針。

2、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 每年10-11月份為6月以上小兒接種,皮下注射1針為基礎免疫,第二年再注射一次作為加強免疫。

3、 乙肝疫苗 (1)、對於HBsAg、HBeAg雙陽性母親的新生兒,出生後6小時內和1月齡時,各接種1

針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3、6月齡各接種乙肝疫苗。 (2)、對HBsAg陰性的母親,新生兒按0、1、6方案接種乙肝疫苗。 (3)、對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普遍接種乙肝疫苗,2歲以下未接種乙肝疫苗,可以免驗接種,2歲以上者均需篩查HBsAg、抗-HBs、抗-HBc,如果三項均為陰性(包括低滴度抗-HBs者)應視為易感者,按0、1、6方案接種乙肝疫苗。

兒童保健之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預防

簡稱佝僂病,是一種常見的小兒全身性疾病,因體內維生素D不足而引起鈣磷代謝失調和骨骼改變,同時影響神經肌肉、造血、免疫等組織器官的功能,一旦出現症狀,機體抵抗能力降低,容易併發肺炎、腹瀉等疾病。 綜合預防措施:

1、衞生宣傳教育 普及科學育兒和佝僂病防治知識。

2、系統管理 對孕婦、新生兒、嬰兒開展系統保健管理。

3、科學餵養 提倡母乳餵養,合理添加輔食。

4、利用日光經常帶小兒到户外活動,多曬太陽,獲取維生素D。

5、加強護理 指導家長及衞生護理,按程預防接種,積極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及腹瀉、貧血等慢性疾病。

藥物預防

1、胎兒期 妊娠期孕婦和胎兒對維生素D、鈣、磷的需求日益增加,孕婦應經常到户外活動,多曬太陽,食用營養豐富的食物,患有低鈣血癥者應積極治療,對孕婦缺乏日光照射者、食慾低下者、體弱多病者、妊娠後期在冬季時,應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於妊娠7個月時補充維生素D每天400~800IU口服,或每月5萬IU一次或分次口服,或只給予一次15~20IU同時服鈣劑。

2、嬰兒期 小兒出生後2周即應用維生素D預防。(1)、每日法 每天口服維生素D400~800IU,至週歲。(2)、每月法 每月一次或分次口服維生素5萬單位,,至週歲。(3)、每季法 每季一次口服維生素D15~20萬IU,至週歲。

3、幼兒期 小兒一歲以後可採用夏秋季多曬太陽,冬季服維生素D的預防方法,一般冬季給予維生素D15~20萬IU一次口服,高發地區可間隔2~3個月再給予維生素D15~20萬IU一次。

兒童保健之兒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的預防

小兒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是小兒時期常見病,系因食物中鐵攝入不足,體內鐵儲存缺乏,造成機體缺鐵,導致血紅蛋白生成減少而引起貧血,缺鐵小兒反應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易怒、智力減退等,還與感染有關。預防措施如下:

1、胎兒期 孕婦膳食中應供給足夠的鐵,特別是妊娠最後三個月,增加胎兒體內的鐵貯存,孕婦每日必需吸收1~3mg鐵,食物中應每天供給20~48mg鐵,鼓勵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魚、肉、肝、血等動物性食物,飯後多吃水果或加服維生素C100~200mg,促進鐵吸收。

2、嬰兒期 大力提倡母乳餵養,足月兒最遲從4個月補鐵,每日1mg/kg,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最遲2個月補鐵,每日2mg/kg。可給鐵強化食品,也可直接給予鐵劑。應持續補鐵到1歲末,最好能到2歲。嬰兒期每日鐵總量不應超過去時15mg。

3、幼兒及年長兒膳食安排 儘量採用含鐵多、吸收率高的食物,保證足夠的動物性食物和豆製品,同時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C,能促進鐵的吸收。

4、預防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蟲病,減少鐵額外消耗。 5、按時進行健康檢查。按要求檢查血紅蛋白。

兒童保健知識 幼兒保健常識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