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食視頻這麼受歡迎?

6月,黃磊主演的《深夜食堂》上線,引發全網爭議。微信指數當天暴漲,指數一度達到1800萬高峯,日環比增長最高超過269%,並同比帶動美食類日劇《孤獨的美食家》增長。近年來,美食視頻越來越受關注,資本也開始大量湧入,輸了口碑卻贏了熱度的中國版《深夜食堂》,只是這個產業的開始。為什麼美食視頻這麼受歡迎呢?

 

美食視頻有多火?


美食視頻其實是個非常籠統的講法,在美食這個大分類之下,有非常多細分品類,其中最常見的有三大類,美食教程、新奇食物體驗和大胃王吃播。

 

Buzzfeed的tasty頻道是菜譜教程類視頻的佼佼者。這個2015年才成立的年輕頻道,在創立當年就在Facebook上擁有超過1億粉絲。調研機構eMarketer預計,2017年以Tasty代表的美食視頻產業估值將超過125億美元。

 

大部分Buzzfeed美食視頻都在洛杉磯和倫敦完成,但視頻的影響力卻遍及全球。TastyDemais,Buzzfeed tasty頻道的巴西版本,成立於今年二月,截至目前已經獲得超過100萬的點贊。Tasty欄目的執行製片人Andrew Gauthier認為美食視頻的製作並不複雜,最重要的工作在於確定食譜,一旦食譜定下來,拍攝、剪輯和發佈可以在一天之內完成。

 

製作簡單是tasty視頻得以大量傳播的重要原因。自去年上線以來,Tasty在Facebook上的播放量已經突破22億,長據Facebook最受歡迎內容榜單。

 

在中國,以日食記、曼食慢語等為代表的美食教程類視頻也十分受歡迎。日食記粉絲超過1000萬,全網累計播放量破10億;曼食慢語由Youtube上擁有最多華人粉絲的美食網紅Amanda一手打造,每期平均播放量破千萬。

 

體驗類美食則是最近一兩年才火起來的新類型,這與視頻直播的火爆也有直接聯繫。這類視頻最常見的形式是外國人體驗當地食物,比如《嘿老外》最近一期體驗小龍蝦的視頻,就非常受粉絲歡迎。B站上的播放量超過34萬,全網超過500萬,彈幕量3000+,在美拍上的播放量為48.6萬,有將近1萬3千個點贊,用户的評價和活躍度都非常高。


中國小龍蝦征服老外,一口氣點了30斤

 

吃播類美食視頻最早是在韓國開始流行,並向亞洲周邊國家擴散,韓國的奔馳小哥、日本的吃貨木下和中國的密子君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Youtube上,吃貨木下有310萬粉絲,最受歡迎的一期視頻,播放量超過660萬,內容是一口氣吃下20個雞蛋和8碗米飯做成的,重達4.5kg的雞蛋拌飯。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支純日語視頻,並且沒有配英文字幕,在Youtube這樣的以英文為主要語言的網站上,同等播放量下,和其他英文視頻相比,顯然吃貨木下的含金量更高。

 

專欄作家Dayna Evans在自己的文章裏提到,他花在Facebook美食視頻上的時間多得不可思議,並且即使他已經意識到這是個大問題,也依然無法減少時間投入。因為吸引他觀看的原因不是菜譜

 

美食視頻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熱愛美食享受烹飪固然是其中一個原因,但美國作家Dayna Evans特別提到,美食視頻和ASMR視頻的作用類似,都能夠刺激大腦的愉悦區,給人帶來平靜感和滿足感。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選擇觀看美食視頻並不是因為它的實用性,而是因為它的治癒效果。“製作‘星球巧克力禮盒’的技巧,我也許一輩子都用不上,但看這個視頻環節緩解了我對週一的焦慮”。

 

第一,人們在社交網絡上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分享,為了和他人連接,人類最早的分享行為與食物密不可分,而美食永遠是連接的重要一環,因為食物是人類的剛需,而美食極具視覺衝擊力,能誘發人們進行後續互動,比如在評論中詢問“在哪吃的?”“該怎麼做?”。一方面,發佈者會因此獲得一種影響力的滿足感,另一方面也會刺激受眾模仿類似行為,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美食視頻的市場不斷擴大。

 

第二,觀看美食視頻這個行為本身,就可以給人帶去滿足感。Dayna Evans在自己的專欄裏提到,他每天都花大量時間在Facebook上觀看美食視頻,這對他的寫作已經造成了影響。但就像上癮一樣,即使他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沒辦法戒掉美食視頻。

 

而在中國,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大量年輕人口脱離原生家庭,進入城市獨立生活。圍坐在一個桌子前吃飯的場景越來越少見,進食逐漸變成個體行為,都市自炊族和獨食族的數量不斷增加。

 

在韓國,以“獨食族”為主要顧客羣的“一人烤肉店”開始出現並大受歡迎。店內設計都按照一人食的標準佈置,店裏的桌子就像自習室裏的書桌一樣,三面都有隔板,可以保證每位顧客的私密性和獨立性。桌子一角安裝了電子屏幕和手機支架,客人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看視頻。

 

為什麼美食視頻這麼受歡迎?

韓國一人烤肉餐廳


這時候美食視頻就成了最佳“下飯菜”。尤其對只能外食的上班族來説,很多時候外賣或自帶便當,不能滿足他們對於食物口味的需求,美食視頻用視覺上的滿足,部分彌補了味覺上的不足。

 

比如《嘿老外》試吃小龍蝦的那一期,B站上就經常出現“點了外賣才點開視頻”,“油燜大蝦已點好,請組織放心”,“半夜看好餓,走了,明天中午吃飯再看”這類的彈幕,“看菜吃飯”已經是過去式,“看視頻吃飯”開始成為主流。

 

美食視頻的出現和流行,其實是現代人越來越孤獨的側面映照。

 

美食的內心驅動力何在?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相比起喜劇電影,人們觀看悲劇電影時會多吃28%~55%的零食。因為咀嚼食物這個動作,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給人帶來安全感和愉悦感。這種通過食物來獲得撫慰的方式,跟進化論的優勝劣汰法則有很大關係。

 

在物種形成早期,能否獲取充足的食物成為物種進化的重要決定因素。比如長頸鹿之所以長了這麼長的脖子,就是因為脖子越長的鹿能獲得越多的食物,脖子短的長頸鹿由於無法獲取充足食物,逐漸被自然淘汰。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進食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因為這意味着暫時的安全。在人類文明的早期,“以胖為美”也是很多地區的風潮,在很多非洲原始部落,這一審美延續至今。隨着人類不斷進化,社會審美和健康準則都在變化,但進食所帶來的心理安全感,作為一種人類本能被一代代遺傳下來。

 

而在這個以瘦為美的時代,很多人都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飲食,但這其實是違揹人類天性的,美食視頻的出現拯救了人類被壓抑的天性,人們現在可以通過觀看別人進食來獲得愉悦感和安全感。

 

弗洛伊德則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釋過人類對進食的依賴。他認為,性慾是人類追求一切快樂的慾望,而口欲期是性本能形成的第一個時期。剛生下來的嬰兒就懂得吸乳,通過乳頭摩擦口脣粘膜引起快感,口欲期性慾是人類最早的快感。

 

美國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關於“進食動機”和“進食行為”的小白鼠實驗,結果表明,有着強烈“進食動機”的小白鼠,並不一定會真正完成進食行為,控制進食動機和產生進食行為所用的是兩個反射系統。

 

可見,想吃東西和去吃東西並沒有必然關聯,進食衝動出現的頻率要遠遠高於進食行為,而觀看美食視頻是緩解進食衝動的有效方式。在未來,美食視頻或許會被引入醫療,成為治療進食紊亂的手段。

 

“好的食物,不僅能進到胃裏,更能進到心裏”,美食視頻也是如此。好的美食視頻,不僅能勾起食慾,更能慰藉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