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鷂魚的功效作用

海鷂魚

海鷂魚的功效作用

(《本草拾遺》)

【異名】蕃蹹魚(《魏武食制》),邵陽魚、石蠣(《本草拾遺》),少陽魚(寧原《食鑑本草》),荷魚、鱝魚、鯆魮魚(《綱目》),蒲魚(《本草求原》),鍋蓋魚(《隨息居飲食譜》)。

【來源】為魟科動物赤魟等的肉。

【動物形態】赤魟

體平而扁,全長約35釐米。體盤亞圓形,中間微向前方略寬,後端略窄。吻寬而短,前端鈍。眼小,距吻端近。眼間隔不甚寬,中間平。噴水孔大,斜位於眼的緊後方。鼻孔大,有長方形的鼻瓣後伸至口。口甚小,口內下頜的底部有須狀突起3枚,中間突起細小,兩側較大。上下頜牙齒呈鋪石狀。鰓孔前4對等大,後1對較小,皮膚光滑,眼間隔後方粗糙。背鰭及臀鰭均無;胸鰭略寬,後緣長。腹鰭小,後緣直。尾棘1個,位於尾上,扁鋸齒狀,有毒。尾很長,約為體盤寬的1.5倍,前端粗,自尾棘向後漸呈鞭狀,尾棘前方兩側有側褶,後方上下面有皮褶。尾與體盤的中間為深褐色,周邊色淡。眼周圍和噴水孔內側及腹面均為橘黃色。

棲於近海海底。以軟體動物、甲殼類及其他魚類為食。卵胎生。分佈我國南海、東海及其他沿海地區。

本動物的牙齒(海鷂魚齒)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性味】①寧原《食鑑本草》:“甘鹹,寒,無毒。”

②《綱目》:“甘鹹,平,無毒。”

【功用主治】寧原《食鑑本草》:“治男子白濁膏淋,玉莖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