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概述】

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吳茱萸(又名:漆辣子)為芸香科灌木吳茱萸的將成熟果實。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經。

1.温中止痛:用於脘腹冷痛,虛寒滯痛、腹痛、疝痛等諸痛,如(傷寒論《吳茱萸湯》)。

2.疏肝止嘔:用於肝胃不和而致嘔吐涎沫,胃寒嘔吐等,如《左金丸》。

3.散寒:用於脾腎陽虛的久瀉,五更泄瀉等,如《四神丸》、(本事方《五味子散》)。

【藥效鑑別】

吳茱萸為厥陰經主藥,温中散寒之功與乾薑相近。吳茱萸偏於温肝。

【臨證應用】

1.外用醋調敷足心,可引火下行,治療口舌生瘡等。

2.濕疹:吳茱萸50g 烏賊骨35g 硫黃10g,研末撒乾粉,無滲出液者用蓖麻油或豬油化開調塗,隔日一次。

【藥理作用】

有興奮子宮、鎮痛、殺滅豬蛔蟲、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人結核桿菌、綠膿桿菌的作用,對多種皮膚真菌亦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化學成分】

含吳茱萸烯、羅勒烯及吳茱萸內酯等。

【用量用法】

2——5g,水煎服,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陰虛有熱者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