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水不足怎麼解決 中醫教你解決乳汁分泌不足方法

奶水不足怎麼解決 中醫教你解決乳汁分泌不足方法

美國育兒專家指出,大多數奶水供應不足的情況都是由以下一個或幾個原因引起的:

不正確的餵奶和銜乳姿勢,媽媽和寶寶的和諧關係受到影響,媽媽過度疲勞,以及嚴格按照時間表餵奶。因而,美國育兒專家建議可採取以下辦法:

經常給寶寶稱體重

一週稱兩次體重。

尋求幫助

請有經驗或專業人士指導餵奶和銜乳姿勢,檢查寶寶的吮吸情況。

避開消極建議

不要聽信那些“你寶寶吃夠奶了嗎?”“我也沒法母乳餵養”的消極建議,畢竟這是你的寶寶,要建立自信。

檢查家裏的狀況

是否家務事忙或很多雜事讓你心情不太好,沒法專心喂寶寶,暫時拋開它們,專心餵養。

把寶寶帶上牀

餵奶時和寶寶親暱地依偎在一起。白天打盹時餵奶和晚上餵奶是有效的催乳妙方,因為睡覺時,泌乳素分泌得最多。

餵奶時脱下寶寶的衣服

如果怕寶寶冷,可以用毯子裹着他,但要保持肚子貼肚子的接觸。皮膚之間的接觸能刺激打瞌睡的寶寶醒過來,提高吃奶熱情。

增加餵奶次數

最少兩小時喂一次,如果白天寶寶連續睡3小時以上,就把他叫醒。如果寶寶很困,就讓他貼着你的乳房睡。皮膚接觸能刺激乳汁分泌。

想着寶寶,想着餵奶

給寶寶餵奶時,撫摸他,擁抱他,增加皮膚的接觸。這種母性的行為能刺激泌乳素的分泌。

喂得再久一點

不要限制寶寶的吃奶時間,也不要硬性規定每一側喂的時間。如果你隔幾分鐘就換乳房,那麼寶寶每側只吃到稀薄的前乳,真正有營養的後乳需要時間,這樣寶寶能得到更多脂肪並長胖。如果寶寶對另一隻乳房有興趣,就讓他吃另一側的。

奶水不足怎麼解決 中醫教你解決乳汁分泌不足方法 第2張

餵奶時儘量放鬆

當你的身體或情緒比較緊張時,泌乳反射有可能會受到抑制。這時可以讓爸爸給你按摩,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讓自己放輕鬆。

是什麼原因導致乳汁分泌不足?

如果你已確定含乳的姿勢正確(正確的含乳姿勢——應該要大口含乳,上下嘴脣外翻、下巴緊貼着乳房,乳頭置於寶寶的舌頭上方。寶寶所含住的範圍不應只有乳頭,而是乳暈也要含到至少1/3以上。)、媽媽喝的水量足夠、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已多吃、也都經常哺餵母乳,但是奶水依然不足,那麼可以試試看中醫的方法。中醫專家表示,乳房屬於陽明胃經、乳頭屬於厥陰肝經,與脾胃、肝經都息息相關,奶水生成不足或不通暢都是常見泌乳不足的原因。

從中醫的角度來説,奶水不足的6大常見原因如下(有時候會合並不同的原因,同時出現。建議還是請中醫師判斷自己屬於哪一種類型會較為準確):

1.肝鬱氣滯:

許多產後媽媽因為“肝鬱氣滯”而導致乳汁分泌不暢。所謂“肝鬱氣滯”是指因情緒壓力而使氣血運行不順,乳汁分泌受阻。

症狀:乳房會脹痛,乳汁卻擠不太出來;同時感到胸悶、食慾不振、胃口不佳。

調理中藥:柴胡、香附、青皮可疏肝理氣。

2.氣血虛弱:

懷孕或生產過程會耗氣傷血,導致氣血虛弱,乳汁生成不足。

症狀:乳房柔軟、不會因脹奶而有脹痛感,不過會感到疲倦、嗜睡、沒胃口、頭暈目眩、脈搏較弱。

調理中藥:“補氣”的中藥例如黨蔘、黃耆、白朮、山藥;“補血”的中藥則如當歸、白芍、何首烏、地黃等。

3.痰濕阻絡:

產後補過頭或孕期飲食過於油膩,會影響到脾胃消化系統,身體代謝不良、脂肪囤積,乳腺阻塞,乳汁分泌自然不順暢。

症狀:媽媽體型較豐腴、皮膚軟嫩不結實。常會感到胸悶、噁心,如廁時會發現糞便經常濕軟不成形,舌頭上白色的舌苔很多。

調理中藥:蒼朮、薏苡仁。

4.陰液虧虛:

所謂的“陰液”,泛指體內的水分、血漿和組織液等。倘若產後湯湯水水喝不足、產後流汗量大或是產後大出血,都會導致體內陰液不足,使乳汁生成不夠。

症狀:口乾舌燥、排便乾硬、皮膚乾燥。

調理中藥:“養陰”的中藥,例如麥門冬、天花粉等。

5.瘀血阻絡:

產後4周惡露仍沒排乾淨或是剖腹產產後沾黏,體內有瘀血,瘀血阻滯衝任,亦可能導致奶水量不足。

症狀:小腹有硬塊、小腹刺痛。

調理中藥:可服用“化瘀”的中藥,例如益母草、桃仁等。

奶水不足怎麼解決 中醫教你解決乳汁分泌不足方法 第3張

6.熱毒壅盛:

“熱毒壅盛”也就是我們所説“乳腺炎”,屬於發炎反應,症狀是乳房紅、腫、熱、痛,甚至可能會發燒(若24小時內沒退燒須就醫)。

乳腺炎有時候是由“肝鬱氣滯”所演變而來,乳汁鬱積在乳房內,卻排不出來。如果沒有經常將奶水擠出,就會引起乳腺炎。不過即使媽媽有乳腺炎的問題,仍可正常餵奶。

症狀:發燒、胸部局部紅腫熱痛,乳汁可能含有少許膿液。

調理中藥:“清熱”的中藥如金銀花、蒲公英,可幫助消炎。(有乳腺炎時,也可以酌量加入青皮2~3錢。)

注意事項:有乳腺炎的媽媽,不能同時服用補氣、補血的中藥,身體將更難消炎。

其他常用發奶中藥材

除了以上各種中藥材以外,還有主要功能為“通絡下乳”的中藥材也都可以同時服用,例如:通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等。無論是屬於以上哪一種類型的人,只要想要發奶,都可以添加這幾味中藥在藥膳或生化湯中,一般使用1~3錢即可。但是感冒、發炎、感染時,最好暫時停用藥膳,以免補到病邪。

推薦藥膳

許多哺乳媽媽有“肝鬱氣滯”的問題,此類型的媽媽可以嘗試服用這帖藥膳:準備柴胡10克、當歸12克、白芍20克、白朮10克、生地20克、麥冬15克、王不留行9克、通草6克,將全部中藥材煎成藥汁或做成藥膳料理,將有助於發奶。

如何留意不要“補過頭”?

中醫師指出,服用發奶中藥,若不想適得其反,可留意有沒有這些“補過頭”的症狀:便祕、口臭、長痘痘或疹子、尿液顏色偏黃、口乾舌燥等,有時候乳腺炎也可能因為吃太補所引起。如果媽媽補過頭,喝了母乳的寶寶也會感到燥熱,進而影響到寶寶的體質。

除了別“補過頭”,哺乳媽媽也要注意不要吃以下會導致退奶的食物

產後一週內不宜吃含有麻油或酒的食物,哺乳期間也建議不要吃得過於油膩,營養須均衡。韭菜、麥芽、人蔘都可能會導致退奶。

除了通過中藥外,還可以通過刺激乳汁分泌的穴位來幫助乳汁分泌

1.天宗穴:位於肩胛骨中線上方約1/3凹陷處。

2.膻中穴:在身體正中在線,乳頭連線的中心點位置。

3.少澤穴:小拇指指甲外側邊緣。

4.乳根穴:兩乳乳頭正下方、乳房的根部位置。

5.其他穴位:腳的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縫隙,可以整條加以按摩,這是太沖穴和行間穴的位置。

以上這些穴位在擠乳或餵奶前可以多加按摩,所有人都適合按,按到穴位有一點痠脹感即可停止。

如出現脹奶情況,也可以採用拍打穴道的方法

步驟1.當乳房脹奶疼痛時,建議媽媽暫緩擠乳。可以先輕拍腋下,左右各拍5分鐘。拍打完之後,再捶打膝蓋外上方5釐米、肌肉凹陷處的樑丘位置5分鐘,這是肝經與胃經的穴位。

步驟2.先找到膝蓋下方一小塊突起的骨頭處。骨頭下4個手指的地方,有一個凹陷的地方,這就是足三裏的位置,在足三裏處可左右兩腿一起捶打5分鐘。

想要促進乳汁分泌,擠乳或餵奶前5分鐘,媽媽還可以先幫乳房做一點“熱身運動”。

做法很簡單,用雙手的手掌根部,將乳房由外向內輕輕按壓。

奶水不足怎麼解決 中醫教你解決乳汁分泌不足方法 第4張